一、外界致病因素

一、外界致病因素

(一)生物性致病因素

生物性致病因素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它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它们可引起畜禽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病、中毒性疾病及肿瘤等。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具有如下特点:

1.有一定的选择性 主要表现在感染动物的种属、侵入门户、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等。如猪瘟病毒只对猪有致病作用;破伤风杆菌只通过皮肤与黏膜创伤感染引起发病;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侵害肺脏等。

2.有一定的特异性 有相对恒定的潜伏期,比较规律的病程,一定器官的特异性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以及特异性免疫反应等。

3.有一定的持续性和传染性 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一般在整个病程中不断繁殖,增强毒力,持续发挥致病作用。有些病原体还可随渗出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具有传染性。

4.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如外毒素、内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溶纤维蛋白素、蛋白分解酶等,对机体可产生致病作用以及变态反应等。寄生虫的致病作用,除产生毒素外,还与机械性损伤和夺取机体营养有关。

5.机体的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生物性因素致病过程中,当机体防御功能健全、抵抗力强时,虽然体内带有病原微生物,也不一定发病。相反,若机体抵抗力降低,则正常存在于体内不显致病作用或毒性不强的微生物也可引起发病。

(二)化学性致病因素

化学性致病因素是指对动物机体有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等。化学性致病因素也可来自体内,如体内各种病理性代谢产物、肠道内腐败分解产生的毒性产物等。在畜牧兽医工作实践中,畜禽常受侵害的化学性致病因素多来自农药(如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磷等)、饲料添加剂(如喹乙醇中毒),以及由于饲料调制利用不当而造成的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氢氰酸中毒等)。化学性致病因素对机体作用的特点如下:

1.蓄积作用 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蓄积到一定量时才起致病作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起作用,直至被解毒或排出。

2.选择作用 有些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毒害有一定的选择性,据此可将化学毒物分为以下四种:肝脏毒,如四氯化碳、有机氯等;血液毒,如亚硝酸盐、棉酚等;神经毒,如有机磷、有机氯等;原浆毒,如砷、氢氰酸等。

3.作用的结果 不仅取决于化学物质性质、结构、剂量、溶解性,还取决于作用部位和机体状态。化学性致病因素能损伤机体,也能被机体中和、解毒和排出,在排泄过程中有时可使排泄器官受损。

(三)物理性致病因素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等。

1.温度

(1)高温:高温对局部作用可引起烧伤或烫伤,对全身作用可引起热射病与日射病。热射病发生于处在炎热而潮湿的条件下的动物,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散热障碍,使体温上升。日射病是由于烈日长时间照射头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过热的刺激,脑部血管扩张充血或出血,体温上升。

(2)低温:低温的局部作用可造成冻伤。低温的全身作用能诱发感冒、肺炎、肠炎等疾病。

2.光和放射能

(1)光能:阳光对动物生长是必需的,一般没有致病作用。但当动物体内存在特殊的对光感应物质(如卟啉、荧光素、叶绿素)时,就会对普通光线发生感应性增高的现象,发生感光过敏症。例如动物吃了荞麦等蓼科植物或三叶草植物,又在日光下暴晒,就会发生感光过敏症。它的特征是在体表无色素的部分发生炎症,出现疹块或坏死。

(2)紫外线(波长为0.1~0.4nm):适量照射对机体有利,长期和过度地照射,可引起局部烧伤或坏死。

(3)放射能:X射线和镭射线的波长比紫外线更短,能穿透深层组织产生致病作用。适当剂量照射对机体是有利的,临床上常用以治疗恶性肿瘤。大剂量或小剂量反复照射可引起皮肤炎症、脱毛、贫血、肿瘤等疾病。

3.电流 电流对机体的作用决定于电流强度、持续时间、性质(直流或交流),作用器官和组织的抵抗力,以及动物种类与个体反应性等。电流的损害作用主要是:

(1)通过电热作用,即电能转为热能,可引起组织烧伤。

(2)通过电解作用,可使组织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组织细胞发生损伤。

(3)电的机械作用,即电能转为机械能,可引起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4.机械性因素 机械性因素主要指机械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机械力多来自机体外部,例如各种性质不同的外伤(创伤、挫伤、扭伤、骨折及脱臼等);机体内部发生肿瘤、脓肿、结石以及异物等,能使组织器官发生机械性压迫或机械性损伤而引起发病。

物理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的共同特点是:

(1)一般只在疾病开始时起作用,不参与以后的疾病发展过程。

(2)除光能外,一般没有潜伏期,或最多只有几小时的潜伏期。

(3)作用结果都会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

(四)营养性致病因素

当动物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供应不平衡(过剩或不足),畜禽的营养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充和调剂时,也可引起疾病的发生和带来不良后果。如鸡饲料中蛋白质过多,可引起痛风症;牛食入过多的精料引起急性瘤胃臌气;雏鸡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时,引起雏鸡脑软化、渗出性素质或白肌病;缺乏维生素B1,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饲料质量不好时,动物常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性水肿。

以上各类外界致病因素对畜禽机体的作用,不仅以各自的特有形式致病,而且还可引起各种畜禽发生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