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剖检的步骤
为了全面系统地检查尸体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但考虑到各种动物解剖结构的特点,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生理解剖学关系,疾病的性质以及术式的简便和效果等,各种动物的剖检方法和顺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剖检方法和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具体条件和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高效率地检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于所有的动物而言,一般剖检先由体表开始,然后是体内,体内的剖检顺序,通常从腹腔开始,之后胸腔,再后其他。通常采用的剖检顺序是:
1.外部检查 在剥皮之前检查尸体的外表状态。外部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尸体概况:畜别、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等。
(2)营养状态:可根据肌肉发育情况及皮肤和被毛状况判断。
(3)皮肤:注意被毛的光泽度,皮肤的厚度、硬度及弹性,有无脱毛、压疮、溃疡、脓肿、创伤、肿瘤、外寄生虫等,有无粪泥和其他病理产物的污染。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有无皮下水肿和气肿。
(4)天然孔的检查:包括眼、鼻、口、肛门、外生殖器等。首先检查各天然孔的开闭状态,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性状、量、颜色、气味和浓度等;其次应注意可视黏膜的检查,着重检查黏膜色泽变化。
(5)尸体变化的检查:家畜死亡后,舌尖伸出于卧侧口角外,由此可以确定死亡时的位置。尸体变化的检查,有助于判定死亡发生的时间、位置,并与病理变化相区别(检查项目见尸体变化)。
2.致死动物 检验目的不同,致死动物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下列五种。
(1)放血致死:大、中、小动物均适用。即用刀或剪切断动物的颈动脉、颈静脉、前腔动静脉等,使动物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2)静脉注射药物致死:如静脉注射甲醛、甲酚皂溶液等。
(3)人造气栓致死:主要用于小动物。即从静脉中注入空气,使动物在短时间内死于空气性栓塞。
(4)断颈致死:用于小动物或禽类。即将第一颈椎与寰椎脱臼,致使脊髓及颈部血管断裂而死,临床上常用于鸡的致死。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多数情况下不需器具,但却可造成喉头和气管上部出血,故呼吸道疾病时要注意区别。
(5)断延髓:用于大家畜如牛的致死,这种方法要求有确实的把握,否则较危险。
3.内部检查 内部检查包括剥皮、皮下检查、体腔的剖开及内脏的采出和检查等。
(1)剥皮和皮下检查。为了检查皮下病理变化并利用皮革的经济价值,在剖开体腔以前应先剥皮。在剥皮过程中,注意检查皮下有无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和脓肿等病变,并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的性质等。剥皮后,应对肌肉和生殖器官做一大概的检查。
(2)暴露腹腔,视检腹腔脏器。按不同的切线将腹壁掀开,露出腹腔内的脏器,并立即进行视检。检查的内容包括:腹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腹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腹膜的性状,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外形,横膈膜的紧张程度,有无破裂等。
(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视检。剖开胸腔,注意检查胸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胸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胸膜的性状,肺脏,胸腺,心脏等。
(4)腹腔脏器的采出。腹腔脏器的采出与检查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采出后检查。腹腔脏器的采出包括胃、肠、肝、脾、胰、肾和肾上腺等的采出。
(5)胸腔脏器的采出。为使咽、喉头、气管、食道和肺联系起来,以观察其病变的互相联系,可把口腔、颈部器官和肺脏一同采出。但在大家畜一般都采用口腔、颈部器官、胸腔器官分别采出。
(6)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先检查颈部动静脉、甲状腺、唾液腺及其导管,颌下和颈部淋巴结有无病变,然后采出口腔和颈部的器官。
(7)颈部、胸腔和腹腔器官的检查。脏器的检查最好在采出的当时进行,因为此时脏器还保持着原有的湿润度和色泽。如果采出过久,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脏器的湿润度和色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检查发生困难。其检查顺序可根据死前发病情况,即先取与发病或致死直接相关的器官进行检查,与该病理过程发生发展有联系的器官可一并检查。或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应先检查口腔器官,再检查胸腔器官,之后再检查腹腔脏器中的脾和肝脏,最后检查胃肠道。
总之,检查顺序服从于检查目的和现场的情况,不应墨守成规。既要细致搜索和观察重点的病变,又要照顾到全身一般性检查。脏器在检查前要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湿润程度和色彩,尽量缩短其在外界环境中暴露的时间。
(8)骨盆腔脏器的采出和检查。在未采出骨盆腔脏器前,先检查各器官的位置和概貌。可在保持各器官的生理联系下一同采出。公畜先分离直肠并进行检查。然后检查包皮、龟头、尿道黏膜、膀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尿道球腺等;母畜检查直肠、膀胱、尿道、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状态。如剖检妊娠子宫,要注意检查胎儿、羊水、胎膜和脐带等。
(9)脑的采出和检查。剖开颅腔采出脑后,先观察脑膜有无充血、出血和淤血。再检查脑回和脑沟的状态(禽除外),然后切开大脑,检查脉络丛的性状和脑室有无积水。最后横切脑组织,检查有无出血及溶解性坏死等变化。
(10)鼻腔的剖开和检查。用骨锯(大、中动物)或骨剪(小动物和禽)纵行把头骨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带有鼻中隔,或剪开鼻腔,检查鼻中隔、鼻道黏膜、额窦、鼻甲窦、眶下窦等。
(11)脊椎管的剖开、脊髓的采出和检查。剖开脊柱取出脊髓,检查软脊膜、脊髓液、脊髓表面和内部。
(12)肌肉、关节的检查。肌肉的检查通常只是对肉眼上有明显变化的部分进行,注意其色泽、硬度,有无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炎症等病变;关节的检查通常只对有关节炎的关节进行,看关节部是否肿大,可以切开关节囊,检查关节液的含量、性质和关节软骨表面的状态。
(13)骨和骨髓的检查。主要对骨组织发生疾病的病例进行,先进行肉眼观察,检验其硬度及其断面的形象。骨髓的检查对于与造血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极为重要。检查骨干和骨端的状态,红骨髓、黄骨髓的性质、分布等。
4.某些组织器官检查要点
(1)淋巴结:要特别注意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的检查。注意检查其大小、颜色、硬度,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2)肺脏:首先注意其大小、色泽、重量、质度、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附着物等。然后用剪刀将支气管剪开,注意检查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黏稠度。最后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观察切面有无病变及切面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等。
(3)心脏: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然后检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沿左侧纵沟切开右心室及肺动脉,同样再切开左心室及主动脉。检查心腔内血液的性状,心内膜、心瓣膜是否光滑,有无变形、增厚,心肌的色泽、质度,心壁的厚薄等。
(4)脾脏:脾脏摘出后,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度;然后纵行切开,检查脾小梁、脾髓的颜色,红、白髓的比例,脾髓是否容易刮脱。
(5)肝脏:先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然后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最后切开肝组织,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度和含血量等情况。注意切面是否隆突,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有无脓肿、寄生虫性结节和坏死等。
(6)肾脏: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度,然后由肾的外侧面向肾门部将肾脏纵切为相等的两半(禽除外),检查包膜是否容易剥离,肾表面是否光滑,皮质和髓质的颜色、质度、比例、结构,肾盂黏膜及肾盂内有无结石等。
(7)胃的检查:检查胃的大小、质度,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然后沿胃大弯剖开胃,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黏膜的变化等。
反刍动物胃的检查,特别要注意网胃有无创伤,是否与膈相粘连。如果没有粘连,可将瘤胃、网胃、瓣胃、皱胃之间的联系分离,使4个胃展开。然后沿皱胃小弯与瓣胃、网胃之大弯剪开;瘤胃则沿背缘和腹缘剪开,检查胃内容物及黏膜的情况。
(8)肠管的检查: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先检查肠管浆膜面的情况,然后沿肠系膜附着处剪开肠腔,检查肠内容物及黏膜情况。
(9)骨盆腔器官的检查:公畜生殖系统的检查,从腹侧剪开膀胱、尿管、阴茎,检查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尿道黏膜,尿道中有无结石,包皮、龟头有无异常分泌物;切开睾丸及副性腺检查有无异常。母畜生殖系统的检查,沿腹侧剪开膀胱,沿背侧剪开子宫及阴道,检查黏膜、内腔有无异常;检查卵巢形状,卵泡、黄体的发育情况,输卵管是否扩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