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猪放线菌病
2025年09月26日
三、猪放线菌病
猪放线菌病是由猪放线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形成明显的肉芽肿或脓肿。
(一)病原与发病机制
猪放线菌病病原为猪放线菌,患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猪放线菌常存在于各种年龄健康猪的扁桃体、口腔和健康母猪的阴道内。猪的上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也存在该菌。猪放线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主要通过损伤的黏膜或皮肤感染。大部分6月龄或更大的公猪在包皮内也存在有猪放线菌,未感染的公猪与感染公猪同舍时也会受到感染。饲养公猪的猪圈地板、饲养人员的鞋常受到本病的污染。猪放线菌可在交配时由公猪传给母猪。
(二)病理变化
肉芽肿或脓肿常发生于乳房、扁桃体、耳郭、包皮、口腔黏膜和淋巴管等处。乳房受侵时,乳头基部出现硬块,逐渐蔓延到乳头,乳腺局部或全部变成硬固的肿瘤样,乳房表面凹凸不平,乳头缩短或继发坏疽。放线菌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大小不等的脓性软化灶,灶内有黄色沙粒状菌块,切面呈海绵状或筛孔状。耳壳受害时,耳壳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显著增生,整个耳壳的外形如纤维瘤,切面偶见软化灶,内含黄色沙粒状放线菌菌块。肺脏、心脏、肝脏、脾脏、皮肤和小肠的出血,肺小叶坏死和纤维素渗出,肠系膜淋巴结和肾脏可见到粟粒状的脓肿。
(三)病理诊断
该病猪乳房、扁桃体、耳壳、包皮、口腔黏膜、肠系膜淋巴结和肾脏等处出现粟粒状肉芽肿或脓肿,其中含有大小不等的脓性软化灶,灶内有黄色沙粒状菌块,切面呈海绵状或筛孔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