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概念。

◆了解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原因、分类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各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特点。

【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识别和辨认常见器官、组织的充血、淤血、出血、梗死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病变。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的过程。当心脏、血管系统的结构受到损害,或血液性状发生改变时,血液的运行就要发生异常,并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出现病理变化,称之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血液的质和量的改变所致;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局部器官、组织的血液含量改变,血管阻塞和血管的完整性破坏所致。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但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如心肌梗死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但严重时引起心力衰竭,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而心力衰竭时所出现的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又会从各个局部器官表现出来,如肝、肺、肾淤血,可视黏膜发绀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血流速度和血液量的改变,如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局部贫血、缺血;有的表现为血液性状的改变,如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还有的表现为血管壁完整性和通透性的破坏,如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