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毒性肝炎

二、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是指由内、外源性的有毒物质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肝炎。引起中毒性肝炎的有毒物质主要有化学毒(如四氯化碳、硫酸亚铁、氯仿、磷、铜、砷、汞等有毒化学药物)、植物毒(各种有毒植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等)和代谢产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这些有毒物质都能对肝脏起毒害作用,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中毒性肝炎的发生。

中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引起肝组织的重度变性和坏死,同时还伴有充血、水肿和出血,炎性细胞反应较生物性病因所致的肝炎微弱。

1.眼观 肝脏体积肿大,重量增加,呈黄褐色,切面湿润多汁。如有淤血兼有脂肪变性时,在肝脏原有黄褐色或灰黄色的背景上,出现暗红色的条纹,整个肝脏呈现类似于槟榔切面的斑纹,称为“槟榔肝”。肝脏表面和切面发现有灰白色的坏死灶及暗红色出血点。

2.镜检 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肝窦淤血和出血,肝细胞重度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小叶周边、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有散在的坏死灶。严重病例坏死灶遍及整个小叶,呈弥漫性坏死;未完全坏死溶解的肝细胞胞核固缩或碎裂。肝小叶内或间质中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