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循环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器官组织血流量减少或流速减慢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此型缺氧可以是动脉血流量不足所致的缺血性缺氧,也可以是静脉血回流不畅所致的淤血性缺氧。

(一)发生原因

1.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常见于心功能不全、休克等。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静脉血回流受阻,既可引起缺血性缺氧,又可引起淤血性缺氧。严重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缺氧、功能衰竭可导致动物的死亡;休克时,由于微循环缺血、淤血和微血栓形成,动脉血灌流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组织缺氧。

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常见于栓塞、血管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受压迫等,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该血管灌流区域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缺氧。

(二)主要特点

(1)动脉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都正常,但由于血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减慢,使单位时间内输送给组织的氧总量减少,故可引起缺氧的发生。

(2)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由于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释出的氧比正常多,以供细胞利用,故静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都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3)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多,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现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