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变化

二、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特征为广泛性的渗出性出血、间质性肺炎、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及非化脓性脑膜脑炎等。

病猪体表各部(耳、颈、背腰、下腹、四肢内侧)皮肤因渗出性出血而出现紫红色斑点(图20.5,见彩插14)。浆膜腔常有大量橙黄色清亮的渗出液,以胸腔及心包腔内尤为显著。

肺脏体积膨大、充血、水肿,表面湿润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橙黄色。切开肺脏切面可流出较多混有泡沫的浅红色液体,切面被膜增厚、间质增宽,并散布有灰白色针尖到粟粒大的坏死灶。镜检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隔因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及细支气管内有不同数量的浆液、纤维素渗出,以及少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脱落的肺泡上皮。在巨噬细胞和脱落上皮的胞浆内见有被吞噬的滋养体型虫体或有弓形虫假囊形成。

肝脏肿大、变性,表面可见散在或密布的出血点与针尖大到粟粒大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病灶(图20.6,见彩插15)。镜检可见肝小叶内有数量不等的小坏死灶或结节。灶内有细胞崩解产物、少量的滋养体,周围可见吞噬有弓形虫的巨噬细胞。

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特别是肠系膜和胃、肝、肾、肺等内脏淋巴结最为显著。被膜与周围结缔组织呈黄色胶样浸润,切面湿润,有出血点和灰白色粟粒大坏死灶。镜检可见淋巴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并可发现吞噬有滋养体型虫体或有弓形虫假囊的巨噬细胞。

脾脏轻度肿胀,被膜下有少量小出血点,切面呈暗红色,白髓结构模糊,脾小梁明显,散在有坏死灶。镜检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其周缘带或整个淋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红髓亦可见大小和形状不等的坏死灶。

肾脏变性,部分病例在被膜下可见散在的出血点。膀胱黏膜上见有针尖大出血点。镜检部分病例可见肾小球膨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小囊上皮细胞肿胀、增生,并有少数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或坏死,管腔中可见管型。

心包蓄有黄色透明液体,心肌退色,柔软,房室腔均扩张,尤以右心房最为明显,各房室腔内均存有凝血块。镜检可见心肌纤维颗粒变性,少数病例间质水肿与淋巴细胞浸润。

大肠和小肠浆膜呈斑驳状出血,小肠黏膜呈卡他性炎,回盲口处黏膜发生出血和坏死。镜检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壁淋巴小结坏死、出血。

大脑表现脑软膜内血管充血,脑实质散发许多细小的非化脓性坏死灶。镜检可见灰质中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血管周围淋巴间隙扩张,多数病例血管内皮肿胀、增生,管壁及周围有一至数层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并见噬神经现象或卫星现象。多数病例在灰质深层见到小的坏死灶,灶内有游离的弓形虫或在神经细胞内形成“假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