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病理变化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急性病例以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和肺炎为主要病理特征,慢性病例以慢性肺炎为特征;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以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为多见,多呈败血症变化。
(一)猪巴氏杆菌病
1.最急性型 多呈急性经过,以咽喉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在咽喉部及周围组织肿胀水肿,切开皮肤后,可见咽喉部黏膜因炎性充血、水肿而增厚,黏膜高度肿胀,引起声门部狭窄。咽喉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出血,严重时向前扩展至舌系带和舌,向后延伸到下颈部。败血症变化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颌下、咽后和颈部的淋巴结炎最明显;全身浆膜、黏膜出血,胸膜和心外膜出血显著;浆膜发生浆液-纤维素性炎症;肺脏充血、水肿;脾脏呈坏死性脾炎,通常不肿大。
2.急性型 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心外膜炎。肺部病变最为典型,多发生于肺脏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下部,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肺叶。病变肺组织肿胀、质地变实,被膜粗糙,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由于不同的病变区其发展时期不同,而呈现出暗红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整个病变区肺组织呈现出多色性的大理石样外观(图17.1,见彩插5)。胸腔和心包内有多量淡红色混浊积液,内混有纤维素。胸膜和心包膜表面因有纤维素渗出而粗糙不平,有时心包和胸膜或者肺与胸膜发生粘连。
3.慢性型 慢性经过者,尸体消瘦,贫血,肺炎病变陈旧,有的肺组织内有坏死或干酪样物,外有结缔组织包围;胸膜增厚,甚至与周围邻近组织发生粘连。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有干酪样变化。
(二)牛巴氏杆菌病
1.败血型 全身可视黏膜淤血呈紫红色,皮下组织、体腔浆膜、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以及肺和肌肉有散在性出血点。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变性,脾不肿大,呈现急性坏死性脾炎,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呈急性浆液性淋巴结炎。浆膜出现浆液-纤维素性炎,心包腔内蓄积有多量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2.水肿型 主要表现为颌下、咽喉部、颈部、面部、胸前等处发生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切开水肿部流出淡黄色液体,皮下呈黄色胶冻样。颌下、咽部、颈部和肺门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湿润,呈急性淋巴结炎变化。肺淤血、水肿,消化道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各实质器官变性。
3.肺炎型(胸型) 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病变。整个肺脏有不同大小和不同时期的肝变性肺炎病灶,病变部质地变实,肺表面与切面呈暗红色、灰红色或灰白色大理石样外观。除此之外,还表现有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胸腔、心包腔积有大量纤维性渗出物。全身浆膜、黏膜点状出血,实质器官变性。
(三)禽巴氏杆菌病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多呈败血症变化。根据其病理变化特点不同,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以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多见。
1.最急性型 见于本病流行初期,病程极短,不显示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多无特征性变化,仅见心脏冠状沟的心外膜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肝脏肿大,有时在肝脏表面散在有针尖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
2.急性型 病变较为典型,尸体一般营养良好,被毛蓬乱,鸡冠及肉髯发紫,嗉囊积食,从口腔和鼻腔流出黏稠液体,肛门附近的羽毛多被粪便污染。剖检特征为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肝脏稍肿大,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表面散布许多灰白色、针头大坏死点(图17.2,见彩插6)。脾脏无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肌胃出血显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3.慢性型 多数由急性型转来,通常只是某些局部发生病变,如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