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变化
(一)实质性心肌炎
实质性心肌炎以心肌纤维的变性、坏死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渗出和增生变化轻微。
1.眼观变化 心肌呈灰白色煮肉状,质地松软。心脏呈扩张状态,尤以右心室明显。炎症病变呈灶状分布,因而在心脏的表面或剖面上可见许多灰红色或灰黄色的斑点状或条索状病变区。有时可见灰黄色条纹病变区围绕心腔呈环层状分布,形似虎皮样斑纹,称为“虎斑心”(图11.4,见彩插4),在犊牛恶性口蹄疫时可见到。
2.镜检变化 轻者心肌纤维仅成颗粒变性或轻度的脂肪变性,重者发生水疱变性和蜡样坏死,甚至出现肌纤维崩解。在肌纤维坏死部位和间质中有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1.5,见彩插5)。
(二)间质性心肌炎
间质性心肌炎以心肌间质渗出性变化明显、炎性细胞呈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为特征,心肌纤维的变质性变化比较轻微,可发生于传染性和中毒性疾病过程中。
1.眼观变化 间质性心肌炎和实质性心肌炎极为相似。
2.镜检变化 初期表现为心肌的变质性变化,以后转变为间质增生为主。心肌纤维常呈灶性变性和坏死,并发生崩解与溶解吸收。间质呈现充血、出血,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晚期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图11.6,见彩插5)。
(三)化脓性心肌炎
化脓性心肌炎是以心肌内形成大小不等的脓肿为特征,常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可来源于脓毒败血症的转移性细菌栓子,见于子宫、乳房、肺脏等处化脓性炎灶中的脓性栓子经血流转移到心脏,在心肌内形成局灶性化脓性炎症。此外,化脓性心肌炎也可由创伤性心包炎或邻近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直接蔓延而致。
1.眼观变化 在心肌中散在大小不等的化脓灶或脓肿。新形成的化脓灶周围心肌呈充血、出血和水肿变化;陈旧性化脓灶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囊形成。脓液的色泽和性状因感染的细菌种类不同,可呈灰白色、灰绿色或灰黄色。此外,脓肿部位的心壁因心肌变薄及心腔内压作用,常向外扩张。
2.镜检变化 初期血管栓塞部发生出血性浸润,而后为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其周围是由充血、出血和嗜中性粒细胞组成的炎性反应带。化脓灶内及周围的心肌纤维发生变性和坏死。慢性化脓性心肌炎时,脓肿周围形成有结缔组织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