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理变化
本病以出血性败血性变化为基础,消化道变化明显,以黏膜的弥漫性出血和溃疡为主要特征。
(一)出血性素质病变
病死鸡颈部、胸部皮下组织呈胶样浸润,体腔与内脏浆膜、消化道与呼吸道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鼻腔及喉头充满污灰色黏液,黏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偶有纤维素性坏死点。气管内集有大量黏液,黏膜充血或出血。肺脏充血、水肿,多见有小而坚实的肺炎病灶。气囊膜增厚、混浊,有时气囊内积有炎性渗出物。心、肝、脾、胰、肾等实质器官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质地柔软易碎,表面与切面多散在有针头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脑组织呈现非化脓性脑膜脑炎病变。表现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中见胶质细胞增生灶、神经细胞变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等病理变化。产蛋鸡卵黄膜充血或出血,甚至卵黄破裂流入腹腔。
(二)消化道黏膜病变
口腔和咽部黏膜黏液增多,有芝麻至米粒大小黄白色隆起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病灶。食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嗉囊常充满散发酸败气味的食物和污灰色的液体(图18.21、图18.22,见彩插11)。
腺胃黏膜出血,其出血多见于腺胃乳头处(图18.23,见彩插11)。有时在腺胃与食道或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常呈带状或不规则的出血斑,近食道的腺胃黏膜出血斑点常形成溃疡。肌胃角质层下的肌肉有出血点,从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等的出血点。
小肠肠黏膜红肿,有小点状或麸皮样坏死灶,有些大似枣核状,单个,突出于肠表面,黄褐色,脱落后成溃疡。其炎症病变主要以肠淋巴滤泡为中心,首先表现为淋巴滤泡肿胀,继而发生局灶性坏死,同时伴有纤维素渗出,并与坏死组织凝结在一起,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痂皮。其病灶有南瓜子大小,呈岛屿状隆起。当其痂皮自行脱落或强行剥离后可留下深层溃疡,常见于十二指肠后半段与空肠、回肠的黏膜面。盲肠与直肠黏膜皱褶常呈条纹状出血,在盲肠基部的扁桃体呈紫红色肿大、出血或坏死(图18.24,见彩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