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十一 消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

实训项目十一 消化器官病变的观察与病理诊断

【实训目的】通过对消化器官病理标本与切片的观察,认识和掌握消化器官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并对其病变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

【实训器材】眼观标本、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或显微图像转换系统、电脑、投影仪、病理图片等。

【实训内容】

1.猪胃病变(Ⅰ):

(1)眼观标本:眼观胃黏膜充血发红,肿胀增厚,胃底部黏膜变化最为明显。黏膜表面黏液增多,并常有出血点或糜烂。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及黏膜下层血管充血,并有轻度出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急性卡他性胃炎。

2.猪胃病变(Ⅱ):

(1)眼观标本:眼观胃黏膜充血、肿胀,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弥漫性或斑点状出血,黏膜表面被复覆量红褐色黏液。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有明显的出血。

(3)病理诊断:急性出血性胃炎。

3.猪胃病变(Ⅲ):

(1)眼观标本:眼观胃黏膜尤其胃底黏膜形成弥漫性溃疡,其溃疡灶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溃疡灶表面被覆大量黏液性或纤维性渗出物。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病变区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溃疡灶周围的黏膜上皮轻度增生,病灶底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有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坏死性胃炎。

4.猪肠管病变(Ⅰ):

(1)眼观标本:眼观肠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被覆灰白色黏稠的黏液。

(2)病理诊断:急性卡他性肠炎。

5.猪肠管病变(Ⅱ):

(1)眼观标本:眼观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襞,甚至呈脑回状,或表面粗糙呈颗粒状。黏膜表面常覆盖大量黏液。肠壁增厚,质地变硬。

(2)病理诊断:慢性卡他性肠炎。

6.猪肠管病变(Ⅲ):

(1)眼观标本:眼观肠黏膜肿胀,呈暗红色或黑红色,有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黏膜表面覆有多量红褐色黏液或暗红色血凝块。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肠黏膜上皮发生变性,部分上皮坏死、脱落,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并有明显的出血。

(3)病理诊断:急性出血性肠炎。

7.猪肠管病变(Ⅳ):

(1)眼观标本:眼观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或糜烂。表面形成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素性假膜,或呈糠麸样被覆于黏膜表面。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肠黏膜表面被覆有不同程度的丝网状纤维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浮膜性肠炎。

8.猪肠管病变(Ⅴ):

(1)眼观标本:眼观肠黏膜坏死或形成溃疡,其病灶可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不等,局灶性病变多以肠淋巴滤泡为中心,形成圆形扣状肿或扣状溃疡;弥漫性病变可见黏膜大片坏死,其表面粗糙不平,并有糠麸样物覆盖。

(2)病理诊断:固膜性肠炎。

9.猪肝脏病变:

(1)眼观标本:眼观肝脏明显肿大,土黄色,质脆易碎。表面和切面可见许多形态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

(2)病理切片: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数量不等的坏死病灶,坏死灶内肝细胞坏死或崩解消失,呈均质红染的无结构状态。有时尚见坏死细胞的轮廓和一些未完全溶解的核碎屑,坏死灶外围常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坏死性肝炎。

【实训考核】

1.描述3种以上眼观标本的病理变化特征。

2.绘制2张以上的病理组织图,突出其病变特点,并完成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