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脓性肾炎

三、化脓性肾炎

化脓性肾炎是以肾组织发生化脓,在肾组织中形成化脓灶为特征的一种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化脓性肾炎是由各种化脓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继发于机体其他部位或泌尿系统其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化脓菌可经两种途径侵入肾脏,引起化脓性肾炎的发生。

1.血流性(下行性)感染 血流性感染是指化脓菌经过血流到达肾脏。在机体其他部位发生化脓性炎时,其化脓菌可经化脓灶损伤的血管,以细菌团块的形式侵入血流,形成细菌性栓子,经血流到达肾脏,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引起栓塞,并停留和繁殖,侵害肾组织,引起肾脏的化脓性炎症。

2.尿源性(上行性)感染 尿源性感染是指化脓菌通过尿液由下部尿道(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上行至肾脏。在尿道、膀胱或输尿管感染化脓菌后,其化脓菌就可经输尿管内潴尿上行到肾盂,首先引起肾盂肾炎,进而化脓菌经肾乳头向肾实质蔓延,引起肾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此种化脓性肾炎又可称为肾盂肾炎。

在肾盂肾炎发展过程中,下部尿道炎症、结石形成,寄生虫的寄生、膀胱麻痹、泌尿道肿瘤等预置因素的存在,在肾盂肾炎的发病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些预置因素的作用下,可使泌尿道发生狭窄和尿液的排出受阻,造成尿液的蓄留,为化脓菌的繁殖和上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故对肾盂肾炎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二)病理变化

1.眼观 肾脏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于剥离,在肾表面散布灰白色或灰黄色粟粒大至黄豆大的化脓灶,切开化脓灶可从切面流出灰白色或灰黄色脓液,切面可见化脓灶呈局灶性(肾小球病变)或呈条纹状(肾小管病变)。如为肾盂肾炎,除见上述病变外,还可见到肾盂扩张,并蓄积多量的脓液。

2.镜检 初期病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或间质毛细血管内可见有细菌栓子,继而在其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病灶区肾组织发生坏死和脓性溶解,化脓灶内聚集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图15.8)。如时间较久转为慢性时,可在脓肿周围见有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脓肿膜。

图15.8 化脓性肾炎

(炎灶内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细菌团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