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发生原因
(一)外源性致瘤因素
家畜、家禽和鱼类以及许多野生动物的肿瘤,很多与病毒有关,危害性也较大。生物性致瘤因素占重要地位,其次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更次之。
1.生物性因素 包括某些病毒与寄生虫。
(1)病毒:研究证实,可导致动物肿瘤的病毒有几十种。如疱疹病毒、腺病毒、乳头状瘤病毒、致瘤RNA病毒等。其中,属疱疹病毒的马立克病病毒对养鸡业有巨大的危害;腺病毒主要引起大鼠和小鼠的肉瘤;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牛、兔、狗等多种动物和人类的乳头状瘤;已确认鱼类的多种肿瘤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如狗鱼的淋巴肉瘤。
(2)寄生虫:寄生虫因素与肿瘤生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华枝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有关;猫的肥颈绦虫幼虫寄生于肝脏,可引起肝肉瘤。
2.化学性因素 最常见的化学性致瘤因素包括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某些激素、农药和微量元素等。
(1)亚硝胺:亚硝胺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许多食物(饲料)中,有近100种,其中70多种能致癌。这类物质致癌性很强、致癌谱很广,包括家畜、家禽、鱼类在内的众多动物与人类都可引起多种器官组织的肿瘤,其中以肝和食管的肿瘤诱发率最高。
(2)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高温高湿地区霉变的粮食饲料(如玉米、谷物、花生等)中,黄曲霉毒素就是该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黄曲霉毒素C1和黄曲霉毒素B2等。致癌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也可诱发肺癌、肾癌、胃癌、乳腺癌和其他多种肉瘤。
除黄曲霉毒素外,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的毒性代谢产物杂色曲霉素、冰岛青霉产生的冰岛青霉素,以及某些菌株产生的白地霉素也能引发肿瘤。
(3)多环芳烃化合物:它是最早被发现的化学性致癌物之一,存在于石油、煤焦油中。其中,3,4-苯并芘是强致癌物,主要诱发肺癌、皮肤癌、胃癌等。
(4)农药:研究证明,有致癌性的农药很多,如有机氯农药中的甲氮氯、灭蚁灵、二酯杀螨醇等;有机氮农药中的多菌灵、苯菌灵;有机磷农药中的敌百虫等。这些农药可个别诱发肝脏、胃、乳腺和卵巢的许多肿瘤。
(5)植物致癌毒素:蕨类植物(毛叶蕨)含有化学性致癌成分,可引起牛和羊膀胱的多种组织源肿瘤,如乳头状瘤、腺瘤、腺癌、移行上皮癌、平滑肌瘤、血管瘤及纤维瘤等。
(6)芳香胺类和氨基偶氮染料:芳香胺类致癌物主要有乙萘胺、联苯胺等。氨基偶氮染料如猩红、奶油黄等,长期接触可引发肝癌、膀胱癌。
3.物理性致癌因素 包括X射线、各种放射性元素和紫外线等。长期或大剂量的反复照射X射线、镭等放射性同位素可引起各种肿瘤,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动物易引起皮肤癌。
(二)致瘤的内在因素
外源性致瘤因素只是引起肿瘤的一个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机体的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上有其重要影响。
1.种属 动物的种属不同,易发的肿瘤也不一样,尤其是病毒性肿瘤。如马立克病病毒只专一地侵犯鸡,可引起恶性淋巴瘤。另外,同一致癌物在不同种属的动物身上的诱癌效果也不一致,如黄曲霉毒素,诱发鱼类肝癌的剂量比诱发其他动物肝癌的剂量要低数倍。
2.年龄 病毒引起的肿瘤,各种年龄的动物都可发生。有的发病年龄还特别小,如鸡的马立克病,在约18日龄时就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其早期最小瘤灶,7周龄左右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瘤;由化学性致瘤因素引起的肿瘤,发病年龄一般较大,可能与这类致癌物在体内积累以及诱发细胞畸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有关。
3.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雌激素分泌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将卵巢切除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性激素状况显著异常的阉鸡较易患白血病,母鸡也比公鸡较容易发生白血病。
4.免疫状态 机体的免疫状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免疫功能低下时易患肿瘤。如实验切除胸腺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实验动物对诱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免疫状态正常的对照动物,不仅诱发率高,诱发的时间也缩短。免疫监视是宿主机体对突变细胞的识别和消除,这种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即通过致敏T淋巴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对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起监视杀伤作用。如肿瘤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往往预后较好,局部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显著预后也较好,肿瘤可较长时间内无转移。与此同时,体液免疫也起一定作用。因此,宿主机体抗癌免疫力的高低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