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羊放线菌病

二、羊放线菌病

羊放线菌病是由林氏放线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特征是头颈部皮肤、皮下及皮下淋巴结呈脓性肿胀。

(一)病原与发病机制

羊放线菌病病原为林氏放线菌,主要侵害头部和颈部皮肤及软组织,可以蔓延到肺部。病菌平常存在于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中,当羊的口腔黏膜被草芒、谷糠或其他粗饲料刺破时,细菌即乘机由伤口侵入软组织,如舌、唇、齿龈、腭及附近淋巴结,有时损害到喉、食道、瘤胃、肝、肺及浆膜。

(二)病理变化

羊的下颌骨组织或软组织如鼻、唇、颊部、局部淋巴结、附睾、乳房与肺内发生单个或多个放线菌肿,表面呈蓝紫色,挤压有淡黄色的液体渗出。组织学病变可见典型的菊花或玫瑰花形菌块,其周围是嗜中性粒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成分构成的肉芽肿。

(三)病理诊断

鼻、唇、颊部、局部淋巴结、附睾、乳房与肺内发生单个或多个放线菌肿或带有瘘管的脓肿,显微镜下病变组织内可见典型的菊花或玫瑰花形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