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尸体剖检术式

一、牛的尸体剖检术式

尸体剖检术式是指尸体的剖检方法和步骤。常规剖检术式分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两大部分。牛的尸体剖检,通常采取左侧卧位,以便于取出约占腹腔3/4的瘤胃。

(一)外部检查

外部检查是指在剥皮前对尸体外表的检查,其检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尸冷:检查尸体的体温,有助于确定死亡时间。

(2)尸僵:检查尸僵程度是否完全,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尸僵不全。死于破伤风的动物,因生前肌肉运动剧烈,死后尸僵特别明显。

(3)尸腐:检查尸体腐败情况,有助于判断死亡时间和生前病情,死于败血症或有大面积化脓的动物尸体极易腐败。

(4)肢体形态:检查有无骨折、关节移位、肢体变形、腹部膨胀程度等。

(5)营养状况:主要检查尸体胖瘦。

(6)可视黏膜:检查眼结膜、口鼻黏膜、肛门和生殖器黏膜等。着重检查可视黏膜的色彩和完整性,观察其有无贫血、充血、淤血、出血、黄疸和外伤等。

(7)体表检查:检查体表有无新旧外伤。此外还要检查天然孔的开闭状态和有无分泌排泄物。

(二)内部检查

1.剥皮和皮下组织的检查

(1)剥皮:首先使尸体仰卧,从下唇正中线沿颌间正中线,经颈、胸、腹下正中线做切线,切开皮肤,切至脐部时向左右分为两条。绕过阴茎或乳房等器官后切线又合并直至尾根。再从腹正中切线垂直沿肢内侧正中做一切线分别切开四肢皮肤,切至球节部做环形切线(图9.1)。然后沿其切线,剥离全身皮肤。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一般不剥皮。

图9.1 牛剥皮示意

(2)皮下组织检查:在剥皮时应随时对皮下组织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皮下脂肪含量及性状,肌肉的丰瘦情况,皮下有无出血、水肿和炎症等。

2.内脏器官的采出和检查

(1)内脏器官的采出:

①腹腔的剖开:牛的病尸持左侧卧(马属动物持右侧卧、小动物持仰卧),切离剖检前后肢,同时切除母畜乳房或公畜外生殖器。然后从肷窝肋骨弓后缘至剑状软骨部,再从肷窝沿髂骨体至耻骨前缘做两条切线(图9.2),切开腹壁并翻转入腹下,即可显露出腹腔。此时应随时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有无变化,胃肠壁的完整性,腹膜有无出血、炎症反应、损伤和粘连、腹水的数量及性状等。

图9.2 腹腔剥开示意

②腹腔脏器的采出:剖开腹腔后,在剑状软骨部可见到网胃,右侧肋骨后缘部为肝脏、胆囊和皱胃,右胳部可见盲肠,其余脏器均被网膜覆盖。因此,为了采出牛的腹腔器官,应先将网膜切除,并依次采出小肠、大肠、胃和其他器官。

a.切取网膜:首先检查网膜有无充血、出血及其他病变,然后将两层网膜切下采出。

b.空肠和回肠的采出:提起盲肠,沿盲肠体向前,在三角形的回肓韧带处切断,分离一段回肠,在距盲肠约15cm处做双重结扎,从结扎间切断。再抓住回肠断端向前牵引,使肠系膜呈紧张状态,在接近小肠部切断肠系膜。分离十二指肠空肠曲,再做双重结扎,于两扎间切断,即可取出全部空肠和回肠。与此同时,要检查肠系膜及其淋巴结等有无变化。

c.大肠的采出:在骨盆口处将直肠内粪便向前挤压并在直肠末端做一结扎,在结扎后方切断直肠。抓住直肠断端,由后向前分离直肠、结肠系膜至前肠系膜根部。再把横结肠、肠盘与十二指肠回行部之间的联系切断。最后切断前肠系膜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可取出整个大肠。

d.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的采出:先将胆管、胰管与十二指肠之间的联系切断,然后分离十二指肠系膜。将瘤胃向后牵引,露出食管,并在末端结扎切断。再用力向后下方牵引瘤胃,用刀切离瘤胃与背部的联系,切断脾膈韧带,将胃、十二指肠及脾脏同时采出。

e.胰腺的采出:胰脏可从左叶开始逐渐切下或随腔动脉、肠系膜一并取出。

f.肝脏采出:先切断左叶周围的韧带及后腔静脉,然后切断右叶周围的韧带、门静脉和肝静脉(勿伤及右肾),便可取出肝脏。

g.肾脏和肾上腺的采出:首先应检查输尿管的状态,然后沿腰肌剥离其周围的脂肪囊,并切断肾门处的血管和输尿管,采出左肾,并用同样方法采出右肾。肾上腺可与肾脏同时采出,也可单独采出。

③锯开胸腔:锯开胸腔前,应先检查肋骨的高低及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的状态。然后将膈的左半部从季肋部切下,用锯把左侧肋骨的上下两端锯断,只留第一肋骨,即可将左胸腔全部暴露。锯开胸腔后,应随时检查左侧胸腔液的量和性状,胸膜的色泽,有无充血、出血或粘连等。

④胸腔脏器的采出:

a.心脏的采出:先在心包左侧中央做十字形切口,将手洗净,把食指和中指插入心包腔,提起心尖,检查心包液的量和性状;然后沿心脏的左侧纵沟左右各1cm处,切开左、右心室,检查心室内血量及性状;最后将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心室的切口内,轻轻提起心脏,切断心基部的血管,取出心脏。

b.肺脏的采出:先切断纵隔的背侧部,检查胸腔液的量和性状;然后切断纵隔的后部;最后切断胸腔前部的纵隔、气管、食管和前腔动脉,并在气管轮上做一小切口,将食指和中指伸入切口牵引气管,将肺脏取出。

c.腔动脉的采出:从前腔动脉至后腔动脉的最后分支部,沿胸椎、腰椎的下面切断肋间动脉,即可将腔动脉和肠系膜一并取出。

⑤骨盆腔脏器的采出:先锯断髋骨体,然后锯断耻骨和坐骨的宽臼支,除去锯断的骨体,盆腔即暴露。用刀切离直肠与盆腔上壁的结缔组织。母牛还应切离子宫和卵巢,再由盆腔下壁切离膀胱颈、阴道及生殖腺等,最后切断附着于盲肠的肌肉,将肛门、阴门做圆形切离,即可取出骨盆腔脏器。

⑥口腔及颈部器官的采出:先切开咬肌,再在下颌骨的第一臼齿前,锯断左侧下颌支,再切开下颌支内面的肌肉和后缘的腮腺、下颌关节的韧带及冠状突周围的肌肉,将左侧下颌支取出;然后用左手握住舌头,切断舌骨支及其周围组织,再将喉、气管和食管的周围组织切离,直至胸腔入口处,可采出口腔及颈部器官。

⑦颅脏的打开与脑的采出:

a.切断头部:沿环枕关节切断颈部,使头与颈分离,然后除去下颌骨体及右侧下颌支,切除颅顶部附着的肌肉。

b.脑的采出:先沿两眼的后缘用锯横行锯断,再沿两角外缘与第一锯相连接锯开,并于两角的中间纵锯一正中线,然后两手握住左右两角,用力向外分开,使颅顶骨分成左右两半,脑即可取出(图9.3)。

图9.3 牛颅腔剖开示意

⑧鼻腔的锯开:沿鼻中线两侧各1cm纵行锯开鼻骨、额骨,暴露鼻腔、鼻中隔、鼻甲骨及鼻窦。

⑨脊髓的采出:剔去椎弓两侧的肌肉,凿(锯)断椎体,暴露椎管,切断脊神经,即可取出脊髓。

上述各体腔的打开和内脏的采出,是系统剖检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生前的病情,进行重点剖检,适当地改变或取舍某些剖检程序。

(2)内脏器官的检查:

①肝脏的检查:先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然后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最后切开肝组织,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地和含血量等情况。注意切面是否隆突,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有无脓肿、寄生虫结节和坏死灶等。

②脾脏的检查:脾脏摘除后,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地;然后纵行切开,检查脾小梁、脾髓的颜色,红、白髓的比例,脾脏是否容易刮脱等。

③肾脏的检查: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质地,然后由外侧面向肾门部将肾脏纵切为相等的两半,检查包膜是否容易剥离,肾表面是否光滑,皮质和髓质的颜色、质地、比例、结构,肾盂黏膜及肾盂内有无结石等。

④心脏的检查: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然后检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沿左侧纵沟切开右心室及肺动脉,同样再切开左心室及主动脉。检查心腔内血液的性状,心内膜、心瓣膜是否光滑,有无变形、增厚,心肌的色泽、质地、心壁的厚薄等。

⑤肺脏的检查:首先注意其大小、色泽、重量、质地、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附着物等。然后用剪刀沿支气管剪开,注意检查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黏稠度。最后横切左右肺叶,注意观察切面的色泽,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同时观察切面有无出血、坏死和结节等病变(图9.4)。

图9.4 肺脏检查示意

⑥胃的检查:检查胃的大小、质地,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然后将瘤胃、网胄、瓣胃、皱胃之间的联系分离,使4个胃展开。首先沿皱胃小弯剪开至皱胃与瓣胃交界处,再沿瓣胃的大弯部剪开至瓣胃与网胃口处,并沿网胃大弯剪开,最后沿瘤胃上下缘剪开。分别检查胃内容物的数量、性状及黏膜变化等,并检查瘤胃内有无吸虫、网胃内有无异物和刺伤、瓣胃内容物是否干燥等。

⑦肠的检查: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先检查肠管浆膜的色泽和有无粘连、破裂、穿孔等。然后沿肠系膜附着处剪开肠腔,检查肠内容物数量、性状,再除去内容物检查胃肠黏膜有无病变。

⑧内脏淋巴结的检查:应随内脏器官采出或检查同步进行,特别要注意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的检查。注意检查其大小、颜色、硬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切面的色泽有无出血、坏死,增生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