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炎症,根据其发病经过不同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一)急性胃炎
根据其病变特点的不同,胃炎又可分为急性卡他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和坏死性胃炎等多种。
1.急性卡他性胃炎 急性卡他性胃炎为胃黏膜表层的一种轻度炎症,临床较为多见。多由一些温热因素、饲喂霉变饲料或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1)眼观:胃黏膜尤其胃底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黏膜表面被覆多量黏液,并散发有点状出血和糜烂。
(2)镜检: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杯状细胞增多。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固有膜内淋巴小结肿胀。组织间隙有浆液渗出及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2.急性出血性胃炎 急性出血性胃炎以胃黏膜的弥漫性或斑点状出血为特征,多由一些传染性因素和中毒性因素引起。
(1)眼观:胃黏膜充血、肿胀,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弥漫性或斑点状出血,黏膜表面被覆多量红褐色黏液,肠内容物呈血样。
(2)镜检: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有明显的出血。
3.坏死性胃炎 以发炎的胃黏膜变性坏死和形成溃疡为特征。多与传染性和中毒性因素有关,在家畜中以猪最为多见。
(1)眼观:胃黏膜尤其胃底黏膜形成弥漫性溃疡,其溃疡灶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溃疡的深度也不相同,有的只表现黏膜表层的糜烂,有的深达黏膜下层、肌层,形成胃溃疡,甚至造成胃穿孔,溃疡灶表面被覆多量黏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
(2)镜检:病变区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和脱落,溃疡灶周围的黏膜上皮轻度增生,病灶底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有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由急性转化而来,也可由一些慢性感染(如马胃蝇寄生)直接引起。此型胃炎病程较长,病情也较缓和。
(1)眼观:胃黏膜表面被覆有灰白色或灰黄色黏稠的黏液。有些病例因胃黏膜和黏膜下层腺体与结缔组织增生使胃黏膜和黏膜下层增厚;有些病例的胃腺发生萎缩,兼有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病变,其黏膜上可见纵横交错的皱襞或呈现高低不平的状态。
(2)镜检:萎缩性胃卡他时,可见胃腺上皮萎缩,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与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偶见新生淋巴小结形成。肥厚性胃卡他时,可见胃黏膜增厚和胃腺增生,黏膜下和肌层淋巴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