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的尸体剖检术式
1.外部检查 先观察全身肢体形态有无异常,羽毛有无光泽、脱毛、蓬乱等现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有无粪便污染,皮肤有无肿胀,关节及脚趾有无脓肿或其他异常。检查冠、肉垂和面部的颜色、厚度、有无痘疹等。压挤鼻孔和鼻窦观察有无液体流出,口腔有无黏液。检查两眼虹膜的颜色,最后触摸腹部有无变软或积有液体。
2.内部检查
(1)体腔的剖开与检查:首先用消毒液将羽毛浸湿,防止羽毛飞扬。切开两侧大腿与腹侧连接的皮肤,用力掰开两腿,使髋关节脱位,将尸体仰卧平摊在搪瓷盘内。拔掉胸、腹部的羽毛,切开胸、腹部皮肤,并注意观察胸部肌肉的丰满程度、颜色,有无出血、坏死及其他病变。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出血、水肿、坏死等病变。然后在后腹部,将腹壁横行切开,顺切口的两侧分别向前剪断胸肋骨(注意不要伤及肝和肺)、乌喙骨及锁骨,最后把整个胸壁翻向头部,使整个胸腔和腹腔脏器暴露出来。体腔打开后注意观察各脏器的位置、颜色有无变化,体腔浆膜有无充血、出血、水肿及其他病变,体腔内有无积液,各脏器之间有无粘连等。如进行细菌分离,应采用无菌技术打开胸、腹腔,进行分离接种。
(2)内脏器官采取与检查:首先将心脏连同心包一起采取,再取出肝脏,随时检查其体积大小,有无充血、出血、坏死及炎性渗出物等。在打开体腔和内脏器官采取与检查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气囊的厚薄、有无渗出物、霉斑等病变。
在食管末端切断食管,将腺胃向后牵拉,边牵拉边剪断胃肠与背部的联系,在泄殖腔前切断直肠(或连同泄殖腔一同取出),即可取出胃肠道。在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肠系膜是否光滑,有无肿瘤及其他病变。剪开胃肠,检查胃肠内容物含量及其性状,胃肠黏膜有充血、出血、坏死及炎性渗出物等。在采出直肠时,注意检查泄殖腔背侧的腔上囊是否肿大及有无充血、出血、坏死及分泌物等。
禽类的肺脏和肾脏分别陷藏于肋间隙内和腰荐骨凹陷处,可用外科刀柄或手术剪剥离取出,并随时检查肺脏和肾脏的体积大小,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等病变。取出肾脏时,要注意输尿管的检查,重点观察有无尿酸盐蓄积。
睾丸、卵巢和输卵管可在原位检查,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卵黄发育状况及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等炎症病变。
(3)口腔、颈部器官检查:剪开口角,观察后鼻孔、腭裂及喉口有无分泌物堵塞、口腔黏膜有无假膜。再剪开喉头、气管、食道及嗉囊,观察管腔有无渗出物及其性状,以及管腔黏膜的颜色,有无出血、坏死和伪膜等病变。检查嗉囊是否充盈,内容物的数量及性状并在颈椎两侧寻找并观察胸腺的大小及颜色,有无小的出血、坏死点。
(4)脑的采出与检查:可先用刀剥离头部皮肤,再剪除颅顶骨(大鸡用骨剪或普通剪,小鸡用手术剪),即可露出大脑和小脑,将头顶部朝下,剪断脑下部神经,将脑取出。注意检查脑膜及脑组织有无充血、出血、坏死性病变等。
外周神经检查:在大腿内侧,剥离内收肌,暴露坐骨神经;在脊椎两侧,分离肾脏,露出腰荐神经丛,观察两侧神经的粗细、横纹及色彩、光滑度,以及有无肿大增粗和肿瘤病变等。
作业与思考题
一、小结与讨论
1.总结牛(羊)、猪和禽尸体剖检技术操作要点。
2.讨论实践中进行动物尸体剖检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尸僵、尸体腐败。
2.动物死亡后尸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3.尸体剖检应注意哪些事项?
4.牛的尸体剖检应向哪侧倒卧?怎样取出牛的腹腔脏器?
5.简述鸡、猪的剖检方法。
6.简述常规病理材料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如何写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
(杨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