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与病理变化
(一)原发性结核
原发性结核是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结核,多发生于犊牛。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其病变多局限于肺和肠及其所属淋巴结。
肺脏原发性结核最突出的病变特征是在肺脏及其所属淋巴结内形成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结核结节。结节中心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干酪样坏死,周围为颜色稍深的肉芽组织。结节分布在一个至数个肺小叶之内,数量多为一个,偶见两个以上。原发病灶的结核杆菌可迅速侵入所属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引起淋巴管和淋巴结的结核性炎症(图17.16,见彩插7)。
胃肠道原发性结核多发生于扁桃体和小肠。扁桃体结核病变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或黏膜溃疡,并继发咽背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小肠病变主要位于小肠的后1/3处,特别是回肠的淋巴小结,多形成干酪样坏死或黏膜溃疡病变,并由此通往肠系膜淋巴结和淋巴管,形成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和淋巴管的串珠状结节。
(二)续发性结核
续发性结核是指原发病灶痊愈后再次感染结核或原发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向外扩散,在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形成结核病变。原发病灶内的细菌经血道或淋巴道向全身各器官扩散,而在多个器官形成续发性结核的过程,称晚期全身化。续发性结核多表现为慢性器官结核。
1.肺结核 根据病原扩散的途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
(1)干酪性支气管肺炎:结核杆菌沿支气管扩散引起干酪性支气管肺炎。以形成腺泡性、小叶性和大叶性干酪性支气管肺炎三种病变为特征。肺泡性干酪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多局限于肺小叶内的局部肺泡,炎灶仅有小米粒大小。当病变扩展到整个肺小叶时,称小叶性干酪性支气管肺炎,病灶有黄豆到蚕豆大小,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干酪样。病变再进一步波及更多小叶乃至整个肺叶时,病灶形成大面积的干酪样坏死,称大叶性干酪性支气管肺炎。
(2)粟粒性结核:结核杆菌经血流扩散引起粟粒性结核,多发生于肺脏和肾脏等部。肺粟粒性结核时可见肺表面和切面均匀分布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可表现渗出性和增生性两种形式,增生性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渗出性结节中心为灰黄色坏死,周边有红色炎性反应带。
2.淋巴结结核 结核杆菌经淋巴道扩散可引起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支气管、纵隔和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图17.17,见彩插7)。淋巴结高度肿大,切面可见大部分淋巴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呈灰黄色,其中散在灰白色钙化灶,坏死灶之间为增生的肉芽组织。
3.浆膜结核 结核杆菌经血源性和淋巴源性扩散或直接蔓延均可引起浆膜结核,多发生于胸、腹膜、心包等浆膜表面,有两种表现形式。
(1)珍珠病:多发生于胸、腹膜上,为增生性结核,在浆膜面上形成许多黄豆大至玉米粒或更大的结核结节。结节为增生性结节,呈灰白色,近圆形,表面光滑,好似在浆膜表面撒布一层珍珠,故有“珍珠病”之称(图17.18,见彩插8)。
(2)干酪样浆膜炎:多发生于心包或心外膜上,为渗出性结核,其特征是在浆液-纤维素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干酪样坏死。浆膜常因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而增厚。由于大量的干酪样坏死物被覆在心脏表面状似盔甲,俗称“盔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