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与发病机制
链球菌病病原为链球菌,多数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力。致病性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受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侵入体内的病原菌,首先在入侵的局部分裂繁殖,并在菌体外面形成一层黏液状荚膜,以保护细菌的生存。溶血性致病链球菌在其代谢过程中,能产生一种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其结构疏松,通透性增强,便于病菌在组织中扩散和蔓延,可很快突破局部屏障侵入淋巴管和淋巴结,继而突破淋巴屏障,沿淋巴系统扩散到血液,引起菌血症。
病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毒素(溶血素),而使红细胞大量溶解,以及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壁的损伤和整个血液循环的障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降低,引发全身性败血症。或者病原突破血脑屏障,侵入脑脊髓组织,引起脑脊髓炎,导致病情的恶化。如机体抵抗力较强,可将病菌局限在局部组织或关节囊内,引起局部脓肿或化脓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