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房嵌套控制

一、客房嵌套控制

(一)非嵌套控制及其局限

有时,为避免完全的“先到先得”,酒店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对未来的客房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分配。由于不同细分市场往往对应不同的价格,因此也就是需要确定同一客房产品分配给不同价格等级的细分市场的数量。如果不同价格等级的同一客房产品各自独立,不能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交互使用,即称之为非嵌套客房库存控制方法(Non-Nested Room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

例如,某酒店有标准大床房80间,未来某一天A、B、C、D 4个细分市场的售价分别为PA=600元/间天、PB=580元/间天、PC=560元/间天、PD=480元/间天,根据需求预测值确定的该日酒店标准大床房在A、B、C、D 4个细分市场的库存分配为30间、20间、20间、10间(见图5-3)。

img

图5-3 非嵌套式客房库存分配

假定在距离客房出租当日还有一周时,A、B、C、D 4个细分市场的预订数量分别为20间、15间、18间、10间,即4个细分市场的剩余房间数分别为10间、5间、2间、0间。此时,D市场有一项预订5间标准大床房的请求。由于A、B、C、D 4个细分市场之间的库存是相互独立的,即便酒店还有17间标准大床房的库存可用,酒店也会拒绝该预订。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低价市场因为需求产生在先而占用高价市场的库存,从而可以把客房预留给有可能支付更高价格的客人,从而提高客房收益。

根据上述例子,你可能已经理解了非嵌套库存控制方式的好处。同时,由于不同价格等级的同一客房产品间的库存不能相互调配,酒店经营者只需要按事先制定的库存分配方案执行就可以了,而不必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客房分配,这确实可以省去一些麻烦。另外,酒店可能与一些细分市场,如OTA、公司客户、航空公司签订的协议中已经约定每天需要为其保留的客房数量。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非嵌套客房库存控制方法得到了不少酒店的青睐。

然而,聪明的你可能正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上述例子中,如果A市场的库存用尽,而B、C、D还有空房,A市场新增的预订请求也会被拒绝吗?

如果该酒店采用的是非嵌套客房库存控制方式,这样的预订请求也是会被拒绝的。但是,拒绝该预订显然会使酒店遭受损失。这样的做法,与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收益管理的重要原则——把客房尽可能多地卖给那些赋予酒店客房更高价值的客人,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聪明的收益管理者倾向于选择更符合收益管理原则的库存控制方法——嵌套控制。

(二)嵌套控制及其优势

嵌套控制方法(Nested Control Method)起初来源于民航业的飞机座位预订。其主要的做法是,把某类产品按照价格由低到高依次排序。排序完成后,以市场需求预测结果为依据,先为最低价格设定一个预订数量限制,然后为次低价格设定预订价格限制。依此类推,直至确定最高价格的预订上限。值得注意的是,高等级价格对应的预订数量限制不仅包括该价格等级所对应的需求量,也包括所有更低等级价格所对应的总需求量。换言之,高等级价格所对应的预定限制为该价格对应的需求量与相邻的低等级价格预订限制之和。

以前述拥有80间标准大床房的酒店为例,某日房间在A、B、C、D 4个细分市场的预测需求量分别为30间、20间、20间、10间,则其四级价格PD=480元/间天所对应的预订限制QD为10间。而三级价格PC=520元/间天所对应的预订限制QC,为C市场的预测需求量20间加上D市场的预订限制10间,总计为30间。同理,二级价格PB=580元/间天所对应的预订限制QB,为B市场的预测需求量20间加上C市场的预订限制30间,总计为50间;一级价格PA=600元/间天所对应的预订限制QA,为A市场的预测需求量30间加上C市场的预订限制50间,总计为80间。而各级价格水平所对应的保留容量——客房为该价格水平保留的库存数量,分别为CA=30间、CB=50间、CC=70间、CD=80间(见表5-12)。

表5-12 嵌套控制方法下某酒店客房预订限制与保留容量

img

图5-4显示了嵌套控制方法下该酒店标准间当日的库存分配情况。最低价格PD=480元/间天对应的预订限制QD,被包含在所有高等级价格所对应的预订限制中。因此,当该价格等级的客房没有售完时,任意高等级价格客房售完时,都可以利用QD中未售出的库存。但是,反之则不然。即在嵌套控制方式下,较低等级价格客房没有被售出时,只要有需求,可以较高价格等级出售较低价格等级的客房;但是,较高价格等级的客房没有售出时,即便存在市场需求,也不能以低等级价格出售高价格等级的客房。

显然,在嵌套控制方式下,既保持了各价格等级客房库存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低等级价格占用高等级价格的库存,又允许在高价格等级客房库存用尽时调用未售出的低价格等级客房,从而提高酒店客房收益。

img

图5-4 嵌套式客房库存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