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会议收益衡量指标

二、宴会会议收益衡量指标

(一)场地出租率

场地出租率(Venue Occupancy Rate),又可称为“场地使用率”,是一个衡量宴会会议场所使用效率的指标,由特定时间内实际出租的场地面积占可供出租的场地面积的比例来衡量。具体计算公式为:

img

酒店而言,如果宴会会议场所每天都能出租,场地出租率达到100%当然是最好的。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些酒店运营管理水平较高,可以在一年的2/3以上的时间实现100%的客房出租率,但是极少有酒店能将宴会会议场地的出租率做到这个水平。一般而言,酒店宴会会议场地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出租率能达到50%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二)已用场地(每时段)每平方米收益/利润

已用场地(每时段)每平方米收益/利润(Revenue/Profit Per Occupied Square Meter)是一组衡量已出租场地的产出水平的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img
img

(三)可用场地(每时段)每平方米收益/利润

可用场地(每时段)每平方米收益/利润(Revenue/Profit Per Available Square Meter)是一组衡量宴会和会议整体产出水平的指标,类似于客房收益衡量中的RevPAR和GOPPAR,是宴会会议收益评估的核心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img
img

需要说明的是,宴会会议的成本构成与客房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客房每天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都相对稳定,因而利润估算相对容易,可接受的最低价格也容易确定。而宴会会议的成本中,可变成本变化的幅度非常大。即便是在相同的宴会会议场所举办的、时长相同的两场活动,其总成本的差别也可能非常大。因为接待的流程、规格、要求不同,就会导致接待成本的差别。因此,酒店在衡量宴会会议的产出水平时,除了关注收入,还应该关注与利润相关的系列指标。

(四)与会者密度

与会者密度(Density of the Participants)是宴会会议运营和收益管理的专用指标,可用来衡量宴会会议场地的利用情况和拥挤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img

一次精心筹划、有效运营的宴会会议,与会者密度应处于合理区间。如果密度过小,宴会会议现场气氛不够热烈甚至会显得冷清,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场地资源的浪费或主办方承担的成本过高。反之,如果密度过高,虽然现场气氛很热烈,但是可能会有一些宾客无处落座或得不到及时的服务与关照。

(五)与会者平均收益

与会者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Per Participant),类似于餐厅的客单价,是指酒店在一次宴会会议活动中平均从每个与会者身上取得的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img

显然,在与会者密度适中的情况下,与会者平均收益越高,场地的单次收益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