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收益管理会议
收益管理部门每天都要组织召开一次收益管理会议,本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小时,主要内容如下。
(1)回顾昨日酒店经营整体情况。回顾上一日客房和餐饮收入、出租率、平均房价、单房收益等,根据市场占有率指数、价格指数、收益指数等指标分析昨日酒店的竞争情况和市场地位;盘点客房库存、现行价格,对现有渠道进行对比分析。
(2)分析酒店经营环境。首先要关注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旅游业大环境,了解相关经济指数的变化、社会动态、旅游目的地到访游客数量变化、客源结构变化等,分析这些变化给酒店需求带来的影响;其次关注行业环境,了解酒店业整体经营状况市场中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大事件、竞争群竞争策略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收益管理策略。
(3)预测无限制需求量。根据经营环境的分析,预测未来一周市场无限制需求量。
(4)确定客房价格。根据无限制需求量的预测以及竞争对手分析,对自身房价进行合理调整,确定要开放或关闭的价格等级,确定未来一周的价格体系。
(5)渠道库存分配。根据渠道的对比分析,将有限的房源在各渠道间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存量分配,确定上门散客的保留房数量;关注直销、分销渠道客源比例变化,出现比例失衡要适时调整。
(6)细分市场分析。对各细分市场进行分析,对其价格、停留天数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酒店贡献率更高的顾客,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忠诚顾客;通过经营环境的分析,感知顾客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发现顾客需求新动向,找到新兴细分市场。
(7)预测超订数量。如果酒店实施超订策略,则需要根据顾客应到未到、预订取消、延期退房等历史数据,预测超额预订的数量。
(8)掌握未来一段时间的销售情况。盘点未来1~2个月内已预订但未以任何形式担保的团体数量及具体情况,制定跟进措施;对比两周内各渠道已在手的预订情况,形成实时的渠道分析。
(9)形成报表。将收益管理会议的结果形成报表,如在手预订报表、比价报表、预订进度报表、预订增量报表、团体报表、预测报表等,并发放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避免各类偏差的出现,便于各部门的配合。
(10)其他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