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與“王門”文人群及其文學活動考論——以非新黨文人爲中心

王安石與“王門”文人群及其文學活動考論——以非新黨文人爲中心

徐 濤

今人在研究北宋文壇帶有“結盟”性質的文學群體時,多將注意力集中到以歐陽修爲宗的“歐門”和以蘇軾爲宗的“蘇門”,而較少關注以王安石爲宗的“王門”。這當然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從文學史角度看,“王門”的確比不上“歐門”、“蘇門”的人才濟濟、名家輩出;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王門”文人往往被打上“新黨作家群”的標簽而導致了文學上的受冷落。沈松勤先生《論王安石與新黨作家群》一文,將“新黨”這個政治集團還原爲作家群予以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北宋文學的發展與歐陽修、蘇軾先後盟主文壇,切磋唱和、各逞才力密不可分;而北宋文壇一度出現的‘彌望皆黄茅白葦’式的蕭條景象,則與王安石和新黨作家的結盟實踐有着内在聯繫”,“作用於王安石及其結盟的新黨作家的,已非文學本身,而是政治;維繫他們的文學實踐的,主要不是文學自身的運行規律,而是政治權力。因此,阻礙了文學的健康發展,在文壇産生了嚴重的負面效應”。嗣後一些涉及“王門”文學的研究,也常持近似觀點:“從實際情形來説王門人才之多應該説超過了後來的蘇門、黄門,但與蘇門相比,新黨文人群政治意義大於文學意義,蘇門則文學意義大於政治意義。”以“黨争”、“新黨”等爲觀照文學的視角自然無可非議,但若僅以此衡量評判整個“王門”文學群體,並與“歐門”、“蘇門”的文學業績比較高下,則難免有不公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