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大觀四年庚寅(1110)

宋徽宗大觀四年庚寅(1110)

《宋史·徽宗紀》二: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汪革卒(1071—1110)。

吕本中二十七歲,在真州。

元日,預真州郡會,作《庚寅年正日郡中客次作》詩。

《詩集》卷四。其赴郡會,疑陪侍乃祖乃父希哲、好問。

續潘大臨詩句成二絶。

《詩集》卷四。詩題爲《潘邠老嘗得詩滿城風雨近重陽文章之妙至此極矣後托謝無逸綴成無逸詩病思王子同傾酒愁憶潘郎共賦詩蓋爲此語也王子立之也作此詩未數年而立之邠老墓木已拱無逸窮困江南未有定止感歎之餘輒成二絶》。按:據吕本中詩題,其作此二絶時潘大臨、王立之二人“墓木已拱”,唯謝逸尚在。潘於大觀元年(1107)卒,王於大觀三年(1109)卒,而謝亦於政和二年(1112)初辭世,故吕本中之二絶,只能作於大觀四年至政和元年間。沈度爲吕本中編詩集時,二絶在第四卷,前有庚寅年正旦郡中客次作詩,庚寅年即大觀四年,符合吕詩可能作年之時間區間。换言之,將二絶作年繫於大觀四年,可以成立,也可見江西派詩人同作並和之盛。

到南昌參加詩社活動。

張元幹《蘆川歸來集》卷九《蘇養直詩帖跋尾六篇》其一曰:“往在豫章,問句法於東湖先生徐師川。是時,洪芻駒父、弟炎玉父,蘇堅伯固、子養直,潘淳子真,吕本中居仁,汪藻彦章、向子諲伯恭,爲同社詩酒之樂。予既冠矣,亦獲攘臂其間。大觀庚寅、辛卯歲也。”所述諸詩人,不見於本中詩集者共四人:洪芻,字駒父,南昌人,黄庭堅甥;蘇堅,字伯固,子蘇庠,字養直,丹陽(今屬江蘇)人;潘淳,字子真,生平不詳,著有《潘子真詩話》。南昌同社詩會事,張元幹跋所言乃後來回憶,故時間究竟在大觀庚寅抑或政和辛卯(元年),元幹已記不準確,姑繫於庚寅。

是年夏,離開真州,徙揚州。

《詩集》卷五《初去白沙再望路中江南諸山慨然有懷》:“夏木與藩屏,不畏炎日曬。三年白沙游,藉爾寛眼界。脱身塵垢中,一笑終不壞。”按《詩集》卷一《晚步至江上》詩題下注曰:“大觀二年(1108),真州。”白沙乃真州治所。大觀二年到真州,住白沙三年,則當在是年。

十一月,作八詩奉寄趙才仲并示京洛間親舊。

《詩集》卷三。詩題爲《十一月五日與才仲弟相别于白沙東門之外悵然久之不能自釋乃知謝安石作惡之語不爲過也因成八詩奉寄可見别後氣味亦可并示京洛間親舊也》。按:組詩凡八首,第七首有“往者汪信民,愛我不自勝。……若士不復有,斯言當服膺”句,知作是詩時汪革已卒,而革卒於是年秋,正合。

作《小園即事》。

《詩集》卷三。詩曰:“三年白沙詩,已費千幅紙。”

又作《贈唐充之兼簡益中》。

《詩集》卷五。詩曰:“三年白沙看江山,可當中原故人面。今来千里逢故人,笑談却作江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