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年譜
祝尚書
曾幾爲宋乾道初沈度編刻本吕本中《東萊先生詩集》作序時,稱該本“次第歲月,爲二十通”。由於詩集中作者自注及詩歌中準確的“歲月”信息極少,加之時代久遠,後世讀者連集中逐年起訖也很難辨識,遂致開卷如墜五里雲霧。這也難怪,待沈度本編刻時,吕本中逝世已二十餘年,雖生前沈度及其父沈宗師與詩人關係較密切,但畢竟多不在一地,許多繫年綫索已隨詩人生命終結而永遠丢失,欲“次第”談何容易。况慶元間又有黄汝嘉輯刊之《東萊先生外集》三卷,連“次第歲月”的願景也無。有鑒於此,筆者遂重拾古法,貫通正、外兩集,細加梳理,利用自注、題注及作品中一切可利用於編年的時空元素,再稽考各詩寫作背景,發掘史料文獻記載之詩本事,並適當參酌原編次第,力求建構起一個以文獻爲基礎,以時間爲經、以可繫年或大致可繫年之作品爲緯的框架,即所謂“年譜”來,以供讀者參考。
富弼《吕文穆公蒙正神道碑》(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上卷一五)曰:“吕氏其先,出于炎帝,姜姓。虞夏之際,始封于吕,其後遂以所封爲氏。周初,太公望以功國于齊,穆王時有吕侯,爲周司寇,王命作《吕刑》以訓。至西漢,其裔孫有居東平者,即吕侯之後也。本大支茂,歷世有人,以文武勳德顯名于當時者,偉然相望。唐末,徙籍太原。國初,遷居洛,今遂爲洛陽人。”據所述,吕氏乃齊人,以封得氏,周穆王時吕侯曾作《吕刑》(按:見僞《古文尚書》)。要之,齊乃吕氏發祥地,唐末曾徙籍太原,宋初遷居洛陽。然此類信息多爲後人追憶,文獻闕如,已難稱信史,但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吕氏家族譜系可考者,乃唐末五代之後。吕祖謙《東萊公(好問)家傳》(《東萊吕太史文集》卷一四。以下簡稱《家傳》)曰:“五代之際,始號其族爲三院。言河南(今河南洛陽)者,本後唐户部侍郎(吕)夢奇;言幽州(今北京市)者,本(後)晉兵部侍郎琦;言汲郡(今河南衛輝市西南)者,本(後)周户部侍郎咸休。其昭穆疏戚,世遠軼其譜,而河南者祖爲最盛。”以上河南、幽州、汲郡三院,河南以吕夢奇爲初祖,幽州以吕琦爲初祖,汲郡以吕咸休爲初祖。但宋代聲名顯赫者唯河南院,另兩院亦不乏人才,如汲郡吕大防及其兄大忠,弟大鈞、大臨,《宋史》皆有傳,大防亦官至宰相(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蓋因較少文化名人,聲望和影響稍遜,故以下所述,唯河南院後人耳。
張方平《吕公(夷簡)神道碑銘并序》(《樂全集》卷三六):“(河南院)大王父夢奇,唐兵部侍郎、北京副留守。以文穆(吕蒙正)貴,追贈太師。王父龜祥,以殿省丞守壽春,有善政,没,因家焉。考蒙亨,嘗舉進士,禮部奏名處高等。方從兄(蒙正)執政,嫌不就廷試。後選集吏部銓,得引對,太皇(宋太宗)顧判銓王旦曰:‘某佳士,奈何以蒙正故抑之?’旦曰:‘此其文學政事有過人者。’”按:此蓋爲長者諱,事實並非如此,而以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三《宰執子第廷試》條所述爲實,其曰:“國史《許仲宣傳》:仲宣子待問,雍熙二年(九八五)舉進士,與李宗諤、吕蒙亨、王扶並預廷試。宗諤即宰相昉之子,蒙亨參知政事蒙正之弟,扶鹽鐡使明之子。上曰:‘斯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有私也。’皆下第。”
又據《家傳》,河南之吕入國朝(宋朝)有爲起居郎、知泗州者曰龜圖,生蒙正,相太宗、真宗,謚文穆。起居(吕龜圖)之弟曰龜祥,嘗爲殿中丞、知壽州(按此可補充兩事。據《萬姓統譜》卷七五等,龜祥於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及第。又《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太祖平江南,開寶八年[975]十二月“令太子洗馬河東吕龜祥詣金陵,籍李煜所藏圖書送闕下”)。壽州(龜祥)生蒙亨,終大理寺丞。寺丞(蒙亨)生夷簡。(按《宋史·吕夷簡傳》:“吕夷簡,字坦夫,先世萊州人。祖龜祥知壽州,子孫遂爲壽州人。”)萊州,即漢初劉邦所建東萊郡,古爲萊子國之地,今屬山東烟臺市。又《家傳》:夷簡“三相仁宗,與文穆仍以公開號於許,册拜太尉。就第,薨,謚文靖,配享仁宗廟廷。文靖公有子五,而二至相輔:公弼,事英宗、神宗,爲樞密使,謚惠穆;公著,事神宗、哲宗,歷樞密副使、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司空、平章軍國事、申國公,謚正獻。蓋自正獻公而上,勳德行治,皆在太史氏”。
提煉上引基本文獻,知宋代頗有名望的吕氏家族,發迹歷史並不久遠,蓋始於唐末吕夢奇,至五代、宋初時,其子吕龜圖、龜祥兄弟稍大之。由吕龜圖子蒙正起家,官至宰相;繼之者爲吕龜祥子蒙亨,蒙亨生夷簡,夷簡子公著,二人亦官至宰相。吕氏祖先最早居東平(今山東泰安),後經遷徙,落足於萊州,故稱先世爲東萊人。後因龜祥官壽州,因居焉,遂爲壽州人。吕夷簡由壽州徙開封,遂爲開封人。與其他宋代著名家族相同,吕氏亦主要依靠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從而獲得豐厚的政治資源,使吕氏家族在神宗、哲宗時達到興旺的頂點。
吕公著身後,遭元祐黨禍打擊,家族中衰;再經靖康之難,至曾孫輩多爲小官以維持生計。《家傳》曰:“正獻公(公著)三子:伯曰希哲,以經入侍哲宗崇政殿,封滎陽子。是實生公(吕好問),用公貴贈太子太保。公諱好問,字舜徒,滎陽公之冢子也。”吕好問五子,長爲吕本中,即本譜譜主。
南渡後,吕氏以中原文獻之傳,影響仍不小,但主要在文學、學術等文化方面,代表人物爲吕本中及吕本中侄孫吕祖謙。其後家族更其式微,幾至默默無聞。若以吕夢奇爲初祖,吕龜圖、龜祥爲二宗,第三代吕蒙正,第四代吕夷簡,第五代吕公著,第六代吕希哲,第七代吕好問,本譜譜主則爲第八代,即詩人吕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