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寧元年壬午(1102)

宋徽宗崇寧元年壬午(1102)

三月,籍黨人,凡五十餘人,“並令三省籍記,不得與在京差遣”(《皇朝編年綱目備要》卷二六)。七月,蔡京進爲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九月,“詔中書籍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爲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下三等”。以元符末上書人“范柔中以下五百餘人爲邪等,降責有差”(《宋史·徽宗紀》一)。各等名單,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一至之三。陳師道卒(1053—1102)。

吕本中十九歲。

吕希哲奪職移相州,徙邢州,本中隨侍。

《宋史·吕希哲傳》:“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爲宫觀。”

到洛陽迎伯姑華陽君歸寧。

《師友雜志》:“明年(崇寧元年)至河朔,外弟趙柟才仲從伯姑華陽君來歸寧。才仲時已文詞成就,曾肇子開稱於滎陽公,以爲能爲古人之文。予見之,因大激發,相與友善。”按:所謂“至河朔”,指洛陽。《尚書·泰誓》中:“惟庚午,王次于河朔。”僞孔傳:“次,止也。戊午渡河而誓,既誓,而止於河之北。”故後世以河朔代指洛陽。如庾信《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詩:“欣兹河朔饮,对此洛阳才。”本中伯姑適趙演(字仲長),疑演爲洛陽人(按《宋元學案》卷二三稱“汝漢人”,蓋指郡望,待考),或爲真宗朝參知政事趙安仁之後,安仁及其子良規、孫君錫,《宋史》皆有傳。君錫爲吕公著同僚,嘗入黨籍。所謂“歸寧”,當是到邢州省父。邢州,今河北邢臺市。

九月,祖父吕希哲入元祐黨籍,廢居宿州,子好問及本中隨侍。

《家傳》:“崇寧初,權臣修元祐之怨,治黨錮甚急。群譴輩黜,廷中爲空。於是滎陽公廢居宿州,公(好問)亦以元祐子弟例不得至京師。兩監東嶽廟,客於宿者七年。自正獻公(吕公著)時,悉廩賜以振宗族,無留貲,其後再更黨禍,家愈窶,或日旰竈薪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