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紹興四年甲寅(1134)

宋高宗紹興四年甲寅(1134)

《建炎要録》卷七四:紹興四年三月戊午,“端明殿學士、江南西路制置大使趙鼎參知政事。高宗命鼎薦舉人才,鼎即以王居正、吕祉、董弅、林季仲、陳槖、朱震、范同、吕本中上之。乃詔三省公共隨器任使”。三月甲戌,“直秘閣、主管州崇道觀吕本中爲祠部員外郎。”同上書卷七五:紹興四年四月丙午:“尚書祠部員外郎吕本中依舊直秘閣、主管州崇道觀,以本中引疾有請也。”

吕本中五十一歲。

春,作《東林珪雲門杲將如雪峰因成長韻奉送》詩。

《詩集》卷一四。詩略曰:“東風被澤國,君有千里行。送君不能遠,宿昔春水生。”

作《和范仲熊舜元游橘園見梅》詩。

《詩集》卷一四。按:范仲熊,字舜元,范沖子,祖禹孫。靖康初爲河内丞,陷金得歸。附苗傅、劉正彦,二人伏誅,除名勒停,編管臨江軍,又謫嶺外。後釋之。《建炎要録》卷八一:紹興四年冬,“除名勒停人范仲熊叙右承事郎”。

作《送王循友往柳州》詩。

《外集》卷一。按:王循友,大名清平(今屬山東臨清市)人,仁宗朝狀元王巖叟孫。紹興四年(1134)爲樞密院幹辦公事。十年,以右承事郎爲太府寺丞。歷倉部員外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守尚書右司員外郎、權吏部侍郎。紹興二十三年正月,由知鎮江府移知建康府。二十四年六月,以前知建康時罪秦檜族黨,特貸死安置藤州,次年三月量移邵州。事見《建炎要録》卷八一、卷一三四、卷一四九、卷一五四、卷一五五、卷一六四等。其往柳州當在紹興四年冬十月任樞密院幹辦公事時,見《建炎要録》卷八一,何事不詳。

在臨川,作《江西宗派圖》并序。

《能改齋漫録》卷一〇《江西宗派》:“(吕)居仁已而出自嶺外,寄居臨川,乃紹興癸丑(三年)之夏,因取近世以詩知名者二十五人,謂皆本於山谷,圖爲《江西宗派》,均父(夏倪)其一也。”所作圖、序,原本早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八《山谷》中有摘録,而以趙彦衛《雲麓漫鈔》卷一四所鈔較完整,然稱“其略云”,知仍非完本。據趙氏所鈔,該序概論先秦、漢唐以來詩歌源流及主要作家,宋代則論及歐陽氏之古文,歌詩則歸結於黄庭堅及江西宗派。曰:“歌詩至於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後學者同作並和,盡發千古之秘,亡餘藴矣。録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原流皆出豫章也。”其下爲宗派成員二十五人名單,此略。《宗派圖》及序之編製、寫作時間,宋人或云“少時戲作”(見范季隨《陵陽先生室中語》,或云紹興三年作(見上引);當今學者或以爲作於崇寧初,或云大觀末、政和初,莫衷一是,迄無定論。惟紹興三年説有細節,且有年月載諸文獻,但學界仍不能定讞,姑繫於是以俟考。

歲晚,作《送楊蒙秀才往樂平》詩。

《詩集》卷一四,略曰:“我有閩粤役,君成江浙行。窮途一回首,歲晚倍傷情。”據此,知吕本中是年末前往閩粤。閩粤,此偏指閩,即福建。楊蒙,蓋福建青年學子;樂平,今江西景德鎮市下屬縣級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