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抄本

B.抄本

1.有《四庫全書》本《稼軒詞》四卷,提要云:

宋辛棄疾撰,棄疾有《南燼紀聞》已著録,其詞慷慨縱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爲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廢。觀其才氣俊邁,雖似乎奮筆而成,然岳珂《桯史》記棄疾自誦《賀新凉》《永遇樂》二詞,使座客指摘其失,珂謂《賀新凉》詞首尾二腔語句相似,《永遇樂》詞用事太多,棄疾乃自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猶未竟,其刻意如此云云,則未始不由苦思得矣。《書録解題》載《稼軒詞》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視長沙本爲多。此本爲毛晉所刻,亦爲四卷,而其總目又注原本十二卷,殆即就信州本而合併之歟?其集舊多譌異,如二卷内《醜奴兒近》一闋前半是本調,殘闕不全,自“飛流萬壑”以下則全首係《洞仙歌》,蓋因《洞仙歌》五闋即在此調之後,舊本遂誤割第一首以補前詞之闕,而五闋之《洞仙歌》遂止存其四。近萬樹《詞律》中辨之甚明,此本尚未及訂正。其中“歎輕衫帽,幾許紅塵”句,據其文義,“帽”字上尚有一脱字,樹亦未經勘及,斯足證掃葉之喻矣,今並詳爲勘定,其必不可通而無别本可證者,則姑從闕疑之義焉。

所據是毛氏汲古閣刊本,爲江蘇巡撫采進,館臣疑毛氏刊本是據信州刊本而來,只是併十二卷爲四卷,按:比勘两書,十二卷本每三卷併爲一卷,分别是汲古本四卷所收,只是汲古本有缺。如汲古本卷二收《木蘭花慢》四首,信州本作《木蘭花》,凡五首,多“可憐今夕”一詞;又同卷收《洞仙歌》四首,信州本凡七首,多“江头父老”、“冰姿玉骨”、“飛流萬壑”三詞。卷三收《新荷葉》五首,信州本凡六首,多“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日,因改訂”一詞。卷四收《朝中錯》五首,信州本凡六首,多“緑萍池沼絮飛忙”一詞;又同卷收《菩薩蠻》十三首,信州本凡十八首,多“万金不换囊中術”、“看燈元是菩提葉”、“遊人占却巖中屋”、“君家玉雪花如屋”、“葛巾自向滄浪濯”五詞。汲古本較信州本少十一首,檢明刊李濂評批辛詞十二卷本,汲古本所收實同李氏評批本,可知毛氏併十二卷爲四卷,所據不是信州本,可能是據明刊李濂評本。又《四庫全書簡明目録》云:

《稼軒詞》四卷,宋辛棄疾撰。其詞源出蘇軾,而才氣縱横,溢爲奇姿,遂如宋人中别辟門庭,譬諸蘇、黄之書不可繩以二王法,而能自爲一法,傳之至今。

與四庫提要一樣,都强調了辛詞雖非由詞之傳統門徑,却能獨樹一幟,醒人眼目。庫本據汲古本録入,略有文字訂正,參見《欽定四庫全書考證》卷一〇〇,是據《詞譜》《詞律》《詞綜》《歷代詩餘》等,訂正十一詞。其中有些是據意思而更改的,如《永遇樂·新種杉松》和《玉樓春·答吴子似縣尉》。又《欽定續通志》卷一六三據文淵閣著録,其中有《稼軒詞》四卷,當與庫本同。

2.《稼軒詞》十二卷,吴嵩梁抄本。見吴則虞《稼軒詞版本考》,云:“丁丑年在滬上見之。皮紙鈔,字作行楷,鈐有‘香蘇山館’一印,封面背頁畫桂花一株,當時索價極昂,後不知歸何處。”按:丁丑爲民國二十六年(1937)。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又字蘭雪,晚號石溪老漁,清江西東鄉人。嘉慶五年(1800)舉人,由内閣中書官貴州黔西知州。室名香蘇山館、石溪舫、聽香館,著有《香蘇山館全集》《石溪舫詩話》《聽香館叢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