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1112)
政和二年三月,徽宗親試舉人。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下:“政和間,大臣有不能爲詩者,因建言詩爲元祐學術,不可行。李彦章爲御史,承風旨,遂上章論陶淵明、李、杜而下皆貶之,因詆黄魯直、張文潛、晁无咎、秦少游,請爲科禁。故事,進士聞喜燕例賜詩以爲寵,自何丞相文縝(㮚,政和五年進士第一)榜後,遂不復賜,易詔書以示訓誡。何丞相伯通(執中)適修敕令,因爲科:‘諸士庶傳習詩賦,杖一百。’是歲冬初雪,太上皇(徽宗)意喜,吴門下居厚首作詩三篇以獻,謂之口號,上和賜之。自是聖作時出,訖不能禁,詩遂盛行於宣和之末。伯通無恙時,或問初設刑名將何所施?伯通無以對,曰:‘非謂此詩,恐作律賦、省題詩,害經術爾。’而當時實未有習之者。”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以後,進士科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禁詩賦之執行要待政和五年後,其議論蓋始於政和二年。或因太不得人心,故雖嘗立法,實則從未施行。蘇轍卒(1039—1112)。謝逸卒(1068—1112)。
吕本中二十九歲。
有濟陰之行。
《詩集》卷五《赴濟陰留别一公》詩:“别君廣陵城,妙語摧霹靂。”吕本中何故赴濟陰,其詩歌及雜著中無相關信息,疑因家事。
作《贈唐充之兼簡益中》。
《詩集》卷五。詩曰:“爾來老謝(指謝逸)又繼往,但覺眼界常塵埃。”謝逸卒於是年初。唐充之,名廣仁,字充之,坐元符末上書,廢,居寶應。益中,名裕,字益中,登紹聖元年(1094)進士第,亦因元符末上書獲罪,與唐廣仁同住寶應。
端午日,到達北神鎮,與關澮等游。
《詩集》卷五。詩題爲《五月五日泊舟北神與關聖功唐充之李元輔作别意殊惘然端午日行次洪澤把酒北望已如異世事矣因念屈大夫之死正是此日慨然有感於心輒成長韻奉寄李民師翁士時來可求和也》。北神,鎮名,洪澤,湖名,俱在今江蘇淮安。
曾續作《十友詩》,或在是時。
《紫微詩話》:“曾元嗣續,政和間嘗作《十友詩》,蓋謂顔平仲歧、關止叔沼、饒德操節、高秀實茂華、韓子蒼駒及余諸人,凡十人也。其稱予詩曰:‘吕家三相盛天朝,流澤於今有鳳毛。世業中微誰料理,却收才具入《風》《騷》。’”
在濟陰,作詩戒殺。
《詩集》卷五。詩題爲《往歲在白沙見江上往来祀神者殺猪羊鵝鴨日夕相屬也有感於心後至濟陰因成長韻當托白沙故人投之廟前庶幾神少知自戒乎》。又《濟陰野次》《濟陰寄故人》《六月初三日雨後步至城東》等詩,作時蓋大略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