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本所謂“明洪武中張氏刊本”考論

(二)點校本所謂“明洪武中張氏刊本”考論

俞鋼先生在整理本《洛陽紳舊聞記》的點校説明中,稱其利用了“明洪武中張氏刊本”;而後丁喜霞的《〈洛陽紳舊聞記〉校注》,也稱利用了此本。趙陽陽在《〈洛陽紳舊聞記〉版本與整理瑣議》一文中稱“俞鋼先生校點《洛陽紳舊聞記》時,以明刊本(未交代藏地)爲參校本,使我們略可窺見明刊本的原貌”。故“將俞氏點校本中有關明刊本的校語全部摘録出來”。趙陽陽文中所引明刊本内容,轉録自俞鋼先生,當是確鑿無疑的;而筆者還發現丁喜霞的校注中用明刊本所出的校記,與俞鋼先生也毫無二致。且丁喜霞所利用的會校本多爲《説郛》、庫本、《筆記小説大觀》本、《叢書集成初編》本一類常見文獻,而明刊本顯然並非易得文獻,因此她所謂的明刊本校記,也應該是引録自俞鋼先生的點校本。

明洪武中張氏刊本,最早著録於《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著録者不詳,後《增訂四庫全書簡明目録標注》過録之;今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及各大圖書館藏書目録,皆未有此本,其存佚情况確實可疑。而筆者曾致電俞鋼先生,得知俞先生所用的“明洪武中張氏刊本”,很有可能是上圖所藏某本。俞先生認爲該本出自明刊本,故點校説明中便稱之爲“明洪武中張氏刊本”。而通過比對現存版本與俞先生整理本中所謂出於明刊本的校記内容,我們可以發現俞先生所利用的“明刊本”,確實是上圖藏朱錫庚跋清抄本:

由表可見,所謂明刊本的十條校記,均與上圖藏朱本一樣;且有一些目前看來僅見于朱本、可能爲朱本訛字的,明刊本校記也都一樣。如卷一《陶副车求薦見忌》中,“獨恁田地籍個甚”的説法,就僅見於朱本。而卷四《安中令大度》中“几無愧矣”,更是如此。“几”此處,必爲“幾”之音訛;朱本傳抄潦草可能有此訛誤,而所謂明刊本校記中也同樣有此錯誤。卷五《白中令知人》中,朱本“二二中”,當爲“一二中”之形訛,而明刊本校記對此條也有引録。因此,俞先生所利用的“明刊本”,當爲朱本無疑。而朱本中又似未能找到證明其底本爲明刊本之證據,不知俞先生所據爲何。明洪武中張氏刊本,今或已亡佚;其與朱本的關係也不得而知。但朱本作爲非南宋校本系統,其校勘價值仍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