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地養士納士之所:遊士的聚集地及交往唱和平臺
南宋士大夫或士紳對待遊士大體有主動接受、被迫接受以及不接受三種態度。第三種不接受或不屑、鄙視乃至批評的態度,會促使遊士向第一、二種可能接納他們的官員士紳處集合,因此京師以及“閫臺郡縣”願意接納並留養遊士的官員衙署府邸,成了遊士趨之若鶩的“文藝沙龍”。
遊士們對官員的態度愛恨分明,他們稱頌那些“好賢名重滿江湖”(高翥《寄方巖》)的官員,而用“下榻本非天上事,後人空自愧前人”(高翥《孺子祠堂》)這樣的詩句,諷刺那些不養士納士的官員。遊士們之所以密切關注官員的任免與升黜⑲,是因爲官員的任免黜陟直接關係到遊士們的生存與去向。不少遊士追隨好賢官員的脚步遊走各地,而各地好賢養士的官員,除了給他們欣賞的那些遊士提供買山錢、刊刻詩集外
,還給他們提供社交唱和的平臺。
遊士詩人活躍於官員士紳等各種人物建立的文藝“沙龍”裏,除了與官員唱和外,他們互相之間也會交遊唱和。只是目前資料中幾乎找不到遊士們在“沙龍”裏群體唱和的樣本,但我們可以通過文獻考察曾經存在過的遊士交遊唱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