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紹興六年丙辰(1136)
吕本中五十三歲,寓福州。
作《寄晁恭道鄭德成二漕》詩。
《詩集》卷一五。詩人向“故人”索茶,略曰:“二年住閩中,不識建溪茶。”據《建炎要録》卷八六,紹興五年(1135)閏二月,福建路轉運判官鄭士彦言“坑冶盡廢”,與吕本中居閩時間大體相合,本中向二人寄詩索茶,約在是年春。又考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一《職官》二,宋紹興間任福建轉司判官爲鄭士彦、晁謙之。晁謙之字恭道。鄭德成疑即鄭士彦,蓋“德成”乃其表字。詩言“二年住閩中”,據前述,本中於紹興四年底自稱“有閩粤役”,入閩蓋稍後,約紹興五年春到福州,至是爲“二年”。
夏四月,欲赴行在所,作《將發福唐》詩。
《詩集》卷一五。詩略曰:“盡此一囊粟,我行當有期。凉風吹天涯,增我别後思。結束向行在,問子還何時。”《建炎要録》卷一〇〇:紹興六年夏四月壬寅,詔:“左朝請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觀陳公輔,右朝奉郎、直秘閣、主管台州崇道觀吕本中,左從政郎、監福州嶺口鹽倉梁習,左宣教郎黄鍰,並召赴行在所。用史館修撰范冲薦也。”福唐,今福建福清市。按:吕本中召赴行在,因病一再延宕,作是詩時似决心動身,但終未成行。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二五載《吕居仁瞻仰收召二帖》,其《瞻養帖》曰:“本中再拜:比稍不聞動静,瞻仰之至,即日伏惟尊候萬福。本中久留閩中,比已治北去計,復被召命。顧自春多病,日頗增劇,須俟旬日稍閑乃行。衰羸如此,亦復何用。前路當懇求宫祠再任,期必得請。或見諸公,敢乞先致一言張本,至幸。尚阻侍見,倍乞爲時護重,不備。本中再拜徽猷侍講姑夫(按:范冲)、淑人四十七姑座前。四月二十八日。”
六月,作《晉康逢師厚》詩。
《後集》卷三。晉康,縣名,紹興初升爲德慶府,地在今廣東德慶縣東,屬肇慶市。師厚,即范直方,字師厚,范純仁孫。按詩稱范師厚被“屢詔”,新年(紹興六年)後决定去“脩門”(代指杭州),舟行至三水(今廣東佛山市)不幸翻船,由其弟師尹(名直清)救援得脱。考《建炎要録》卷九九,紹興六年(1136)三月辛未:“左承議郎范直清提舉廣西買馬。”據此,是詩當作於紹興六年(1136)春三月後不久。
夏,作《謝宇文漳州送茶》詩。
《詩集》卷一五,有“暑氣侵人病逾劇”、“漳州太守送茶來”句。太守,當指宇文師瑗。《建炎要録》卷八七:紹興五年(1135)三月,“右朝散大夫宇文師瑗知漳州”。按:師瑗,宇文虚中子,成都廣都(今成都雙流區)人。
七月,授守起居舍人,賜進士出身。
《建炎要録》卷一〇三:紹興六年秋七月癸酉,“右朝奉郎、直秘閣、主管台州崇道觀吕本中守起居舍人。本中以范冲薦召還,未入見,詔曰:‘本中學術淵源,本乎前哲;文采聲譽,絶於紳。更歷險夷,遂爲耆舊。可特賜進士出身。’遂有是命”。
八月,授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
《建炎要録》卷一〇四:紹興六年八月丙戌,“起居舍人吕本中兼權中書舍人”。
作《將去福州》詩。
《詩集》卷一五。是詩前爲《温泉》詩,有“海上秋來早晚凉”句,後有《初秋》詩,則離開福州當在秋季。
赴行在抵嚴州,作《嚴州九日坐上贈胡明仲常子正》詩。
《詩集》卷一五。按:胡寅,字明仲,崇安(今屬福建)人。常子正,名同,字子正,臨邛(今屬四川)人。二人《宋史》有傳。又,據《宋史·高宗紀》五,是月丙寅,高宗“發臨安”;癸酉,“次平江”。平江,府名,今江蘇蘇州。
十月,吕本中再請奉祠,不許。
《建炎要録》卷一〇六:紹興六年冬十月,“起居舍人吕本中引疾再請奉祠,不許。本中言自古中興必有根本之地以制四方之地,必有根本之兵以制四方之兵。今都邑未定,禁衛單弱,望諭大臣,先求二者之要而力行之”。
十二月,作《送楊晨當時赴夔漕》詩。
《詩集》卷一六。按:楊晨,字當時,永睦(今四川達州)人。宣和初試禮部第一。《建炎要録》卷一〇七:紹興六年十二月,“尚書禮部員外郎、都督府主管機宜文字楊晨爲夔州路轉運判官”。所謂“夔漕”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