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蘇詞集——回歸舊版
元吞宋金建國後,兩國遺民文人爲了緬懷祖國而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文化整理活動,蘇詞集的編纂亦屬於這一時代潮流的産物,而元好問編纂的(9)《東坡樂府集選》則可謂先魁。在元代,雖然没有新形態的蘇詞集出版,但是保留下來了現今蘇詞集中最爲有名的定本——元延祐庚申刊本:
(10)葉曾編《東坡樂府》二卷
此本乃元延祐七年(1320)葉曾編刻而成。今存元刻本(現北京圖書館藏)、四印齋本(王鵬運以元刻本《東坡樂府》爲底本的翻刻本)。元刻本上卷收41調115首、下卷收27調166首,共收68調281首。葉曾在自序中談到此書刊行之經緯云:
今之長短句,古三百篇之遺旨也。自風雅隳散,流爲鄭衛侈靡之音,不能覆古之淳厚久矣。東坡先生以文名於世,吟詠之餘,樂章數百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真得六義之體。觀其命意吐詞,非涉學窺測。好事者或爲之注釋,中間穿鑿甚多,爲識者所誚,舊板湮没已久。余有家藏善本,再三校正一新,刻梓以永流布。使先生文章之光焰,復盛於明時,不亦幸乎?延祐庚申正月望日,括蒼雲深葉曾刻於雲間南阜書堂。
根據“今之長短句,古三百篇之遺旨也”一文,可知葉曾將詞比爲《詩經》三百首,尤以蘇軾詞爲鰲頭,想恢復其南宋以來的舊版原貌。前述(1)—(9)的詞集當然不用説,當時或還有書肆不斷推出的其他未知蘇集,造成了許多魚魯之誤,注釋之謬。葉曾云“好事者或爲之注釋,中間穿鑿甚多,爲識者所誚”,由此可知當時有多種蘇詞注釋書被予以印行。然而另一方面,“舊板”,即古舊存真的蘇詞集,却是“湮没已久”。對注釋本持批評態度的葉曾,爲了“覆古之淳厚久矣”,試圖回歸舊版而編出一部可信可用的新蘇詞集。
葉曾的故鄉括蒼位於浙江西南部,南接福建。浙江是兩宋時期出版業發達的地域,尤其在杭州(臨安)出版了很多蘇軾文集。福建亦是出版業發達地域,在南宋時代推出《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二十五卷、蘇嶠編《東坡别集》四十六卷等。就蘇詞集來説,南宋蘇詞集曾在浙江刊行,(6)則是先在傅氏家族故鄉福建仙溪編纂,然後在浙江臨安出版。住在浙江括蒼的葉曾以“家藏善本”爲基礎,參照多種通行本“再三校正一新”,得到了清人的高度評價,顧廣圻(字千里)、黄丕烈(字紹武,號蕘圃)等均對此書贊賞有加。此後,研究蘇詞者大多選用(10)爲定本。乃因此書不但是集北宋以來的知識之大成,而且更因其清除了不必要的注釋累贅,簡單實用,由此受到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