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宗靖康二年(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1127)
是年二月六日,金人廢徽、欽二帝,另立異姓(張邦昌)爲帝(《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八)。北宋至此滅亡。
又《宋史·欽宗紀》:靖康二年三月丁巳,“金人脅上皇(徽宗)北行”。夏四月庚申朔,“金人以帝(欽宗)及皇后、皇太子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爲宋高宗。《宋史·高宗紀》一:“(靖康)二年五月庚寅朔,帝(高宗)登壇受命,禮畢慟哭,遥謝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張邦昌及應干供奉金國之人,一切不問。……應死節及殁於王事者並推恩。”夏倪卒(?—1127)。
吕本中四十四歲。
靖康二年春夏,作《丁未二月上旬四首》等詩。
《詩集》卷一一。除《丁未二月上旬四首》外,《兵亂寓小巷中作》《圍城中故人多避寇在鄰巷者雪晴往訪問之坐語既久意亦暫適也》《城中紀事》等多首,以及《外集》卷三《兵亂後自嬉雜詩》中大部分篇什,皆作於此時。
吕好問持元祐太后手書至商丘擁立高宗,除尚書右丞。
《家傳》:“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大元帥康王即皇帝位于南京,大赦,改元。太后降手書,以是日撤簾,命公(好問)奉手書詣行在所慶登寶位。癸巳,次南都;乙未,賜對。上勞公,曰:‘宗廟獲全,皆卿之力也。’除尚書右丞,兼散秩中大夫,封掖縣男。”
建炎元年七月,吕好問出知宣州。
在圍城中時,吕好問曾受張邦昌僞命,遭輿論譴責,七八次上章辯解。“太上皇(宋高宗)雖重惜公去,而知公歸志確不可奪,除資政殿學士、知宣州,時七月己酉也。八月辛未,公入辭,賜茶便殿,敦諭温渥。公下車之十日,劇賊張遇聚徒數萬陷繁昌,勢張甚,聲摇江東。公治城壁,聯保甲,遠斥候,扼險隘,賊望風震讋,犬牙不入宣境”(《家傳》)。
吕本中逃離開封,經三個月跋涉,約初冬抵宣州,途中有《懷京師》等詩。
《詩集》卷一一。此外,《讀易》《讀司馬公集解太玄》《黄池西阻風》等,俱爲旅途之作。《讀司馬温公集解太玄》:“京師半年圍,道路三月病。輕舟過江來,所向復未定。”又《黄池西阻風》:“我行去家秋復冬,故園回思春夢中。”皆作苦語。黄池鎮,在今安徽當塗縣,距宣州很近。從此,詩人以避地流寓終其身,再未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鄉。
作《送蘇龍圖知明州》詩。
《外集》卷三。《乾道明州圖經》卷一二:“直龍圖閣蘇攜,建炎元年(1127)。”又羅濬《寶慶四明志》卷一《郡守名録·國朝》同。蘇龍圖即蘇攜,蘇頌子,其知明州在建炎元年,月份不詳。
又作《無題》詩。
《詩集》卷一一。詩曰:“胡虜安知鼎重輕,禍胎元是漢公卿。襄陽耆舊唯龐老,受禪碑中無姓名。”時人解讀,詩乃爲其父吕好問涉立僞開脱。此事後果嚴重,常被人用作攻擊之靶的。如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以下簡稱《建炎要録》)卷一二二:紹興八年(1138)九月辛巳,“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兼直學士院吕本中罷。侍御史蕭振言:‘本中外示朴野,中藏險巇。父好問受張邦昌僞命,本中有詩:“受禪碑中無姓名。”其意蓋欲證父自明爾。’”吕本中罷官後,其弟用中特上狀爲父辯誣(狀文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〇九)。後來吕祖謙又作《東萊公家傳》爲曾祖父洗冤,但皆以吕好問曾暗通康王(宋高宗)並擁立高宗爲言。因受僞命確有其事,高宗亦頗尷尬。《無題》詩當作於建炎間,具體時間不可考,姑繫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