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大觀二年戊子(1108)
部分元祐黨人出籍。《續資治通鑑長編拾遺》卷二八:大觀二年三月戊辰,門下、中書後省、左右司言:“檢會今年正月一日赦書……或情輕法重,例被放棄;或非身自犯,因人得罪,止緣貪冒,附會朋比;或志非謗誣,言有近似;或緣辨理,語涉譏訕;或只因職事,偶涉更改:凡此之類,可據原貶責罪犯,審量其情分輕重等第,取情理輕者與落籍,特予甄叙差遣。”出籍者共四十五人,其中有本中祖吕希哲、叔祖吕希績及張耒等。尋又看詳到葉祖洽等六人出籍。六月戊戌,再看詳到九十五人出籍,其中有本中叔祖吕希純。戊申,追復吕公著右銀青光禄大夫。
吕本中二十五歲,徙居真州。
立春,作《春日即事》詩。
《詩集》卷一。按:春日,即立春,節令名,在頭年臘月末或次年正月初(兹繫於今年)。
初春,作《晚步至江上》詩。
《詩集》卷一。題下注曰:“大觀二年,真州。”按:真州,治今江蘇儀徵市真州鎮。詩有“浦口生春緑未酣,南山初見碧嶄巖”句。
春,父吕好問調真州舂料船場,吕本中隨侍。
《家傳》:“(吕好問)客於宿者七年。……調真州舂料船場。”
與父好問回宿州迎侍祖父到真州就養,與汪革、洪炎等會飲,有詩。
《詩集》卷二,題爲《山陽寶應道中與汪信民兄弟洪玉父杜子師張益中日夕過從自過高郵不復有此樂也因作此詩寄懷》。其中杜子師爲杜輿。張益中名裕,因元符上書邪上得罪,並入黨籍。《師友雜志》:“大觀間,東萊公(吕好問)迎侍(其父希哲)赴真州船場,過楚州,洪玉父(炎)迎其祖母文城君赴官潁州。信民、玉父與予會飲舟中,甚樂。”又《紫微詩話》:“崇寧末,東萊公迎侍滎陽公,居真州船場。”作“崇寧末”不妥,蓋吕本中誤記或後人傳刻致誤,應以“大觀間”爲是。前引《雪盡》詩作於抵宿州後,注曰:“大觀二年,宿州。”可證。
二月,作《雪盡》詩。
作《符離阻雨》詩。
《詩集》卷四。按詩有“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句,吕本中於崇寧元年(1102)同祖、父一起廢居宿州(治符離),至是年移真州,在符離凡七年。
《詩集》卷一。題下注:“大觀二年,宿州。”詩有“雪盡寒仍在,園荒春欲歸”句。
作《三月一日泊舟宿州城外因縱步至城北遂過天慶觀道士留飲乃歸》詩。
《詩集》卷一。
作《寄璧公道友》等七首。
《詩集》卷一。璧公,即吕本中詩友釋如璧(饒節)。《瀛奎律髓》卷四七收吕本中是詩,乃首唱,同時收如璧次韻詩二首。方回評曰:“江西詩,晚唐家甚惡之,然粗則有之,無一點俗也。晚唐家吟不著,卑而又俗,淺而又陋,無江西之骨之律。”方回又曰:“居仁和此韻凡六首。”按:所稱六首皆見於本書卷一,題曰:《用前韻寄商老》《又寄無逸信民》《奉答璧公兼簡諸友》《得李去言詩次韻答之》《督山伯蕭遠和詩并示舍弟》《用寄璧上人韻寄元實趙才仲及從叔知止兼率山伯同賦》。六詩酬和之作惟見李彭(商老)《戲次居仁見寄韻》(《日涉園集》卷八),其餘蓋已久佚。諸詩無繫年信息,然本卷前有《晚步至江上》《雪盡》二詩,皆注“大觀二年”,當可從,今姑繫於此以俟考。
是年秋,吕本中回京師開封,作《游北李園三絶》《游北李園》等詩。
《詩集》卷二。考北李園在開封,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一四八《書簡》五、朱弁《曲洧舊聞》卷四等。詩稱“秋後”,依詩集編次,數詩當作於大觀二年秋。蓋據《大觀改元赦書》,吕本中已準許返回京師,而其家在開封有舊居,故有北李園之遊。
與晁沖之兄弟遊。
《師友雜志》:“晁沖之字叔用,文元(晁迥)之後。少穎悟絶人,其爲詩文,悉有法度。大觀後,予至京師,始與遊,相與如兄弟也。叔用從兄弟貫之季一、謂之季此,皆能文博學,皆與友善。若説之以道,則予尊事焉。以道弟詠之之道,叔用之兄載之伯禹,予皆與之遊。大觀、政和間,予客京師,叔用日來相招,如不能往,即再遣人聞訊。時劉羲仲壯輿在京師守官,亦日相問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