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

宋高宗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

吕本中六十二歲。卒於信州寓所。

《建炎要録》卷一五四:紹興十五年秋七月甲寅,“左朝奉郎、提舉江州太平觀吕本中卒”。《宋史》本傳:卒,“學者稱爲東萊先生,賜謚文清”。

妻某,姓氏不詳。

《詩集》卷四有《示内》詩一首,但有關吕本中夫人的材料極少,幾不可考。《詩集》卷二〇《晁留臺劉夫人挽詩三首》其二有“故家劉與魏,我亦忝姻親”二句,自注曰:“夫人劉姓,魏出也。”按:晁留臺,即晁損之,字進道,嘗管勾北京御史臺,故稱。晁損之第三任夫人姓劉,乃劉敞、劉攽侄女。吕本中稱“我亦忝姻親”,是否吕夫人亦劉姓、魏出,與晁損之劉夫人身世略同?雖有可能,但無文獻佐證,姑説以俟考。

子大猷、大同;孫祖平、祖仁。

宋無名氏《氏族大全》卷一四《江西詩派》:“吕本中,字居仁,紹興初賜進士第,除中書舍人。平生因詩以窮,耽禪而病,清癯如不勝衣,有孟浩然跨驢之象。一室蕭然,凝塵滿席,裕如也。作《江西詩派圖》。子大猷、大同;孫祖平、祖仁。”又宋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三六:“本中生大猷、大同,大同生祖平,今爲桂陽太守;大猷生祖仁。”

有三女,適人情况多不詳。

《詩集》卷七《大雪不出寄陽翟寧陵》:“大女痴無比,有語多未聽。小女索乳啼,不與窮屋稱。想唤添丁來,與汝相和應。”同卷《與寧陵叔弟别後有懷兼寄趙才仲二首》其一:“長物新添女,生涯舊有詩。”按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二五《收召帖》有“曾婿到行朝請見,尚乞垂意”句,所謂“曾婿”,當是其女婿之一爲曾氏,名不詳。

葬信州城北十里德源山。

汪應辰《慰魏邦傑》(《文定集》卷一四):“吕舍人丈遽棄斯世,豈勝‘云亡’之痛。想左右雖在哀疚中,其悲悼之情,亦有不能已者。已就信州城北十里卜葬,諸孤謀往婺州依其二叔父,不知曾通問否?先丈埋銘,乃其絶筆矣,儻已刻成,因便願求一本,且恕干聒也。匆遽具疏,不盡萬一。”又韓淲(1159—1224)《澗泉日記》卷中:“吕本中字居仁,正獻(吕公著)之後,原明侍講(吕希哲)之孫。評論詩文,必歸醇雅。葬信州德源山,號東萊先生。嘗作經筵,詞掖誥命,尤爲典則。”按:據上引汪應辰文,當時吕本中諸子似曾有將亡父靈柩運往婺州安葬之議。考宋韓淲《德源訪乳泉問吕紫薇墓》(《澗泉集》卷九)詩曰:“我記乳泉路,古橋歸德源。寺何知雅俗,僧僅可寒温。砌斷蘚痕澀,崖枯塵迹昏。紫薇青嶂合,秋樹葉初翻。”則諸孤之議蓋並未實行。查百度、搜狗等網站,謂在今浙江金華武義縣明招山吕氏家族墓地,吕祖謙墓附近有吕本中墓。若是,則吕氏後人或曾將德源山吕本中墓遷回婺州,但未見宋、明文獻記載,待考。

友人張九成等有挽詩、祭文。

張九成作《悼吕居仁舍人詩》(《横浦文集》卷四),又作《祭居仁舍人文》(同上卷二〇)。劉子翬作《吕居仁挽詞三首》(《屏山集》卷二〇)。汪應辰作《挽吕舍人二首》(《文定集》卷二四)。釋宗杲亦有祭文,僅存零句。(宋王蘋《王著作集》卷八《記善録載》:“宗杲《祭中書舍人吕公文》曰:‘深期造道,遊戲大千。’”)

平生著述甚豐。

吕本中著有《春秋集解》三十卷,《官箴》一卷,《紫微雜説》一卷,《師友雜志》一卷,《童蒙訓》三卷(按:郭紹虞以爲傳世之《童蒙訓》乃節本,非原本。因吕本中論詩文取法蘇黄,而南宋間朱熹理學盛行,原本《童蒙訓》中論詩文部分被人删除,然有專録其被刊除部分爲《童蒙詩訓》者,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有著録。今《童蒙詩訓》已不可見,故别加輯録,編入《宋詩話輯佚》中。其説是,詳見《宋詩話考》中卷之下《童蒙詩訓》),《東萊先生詩集》二十卷、《外集》三卷,《紫微詩話》一卷,皆傳世。近人趙萬里輯《紫微詞》一卷,唐圭璋《全宋詞》據以入編,稍有增補,凡二十七首。有文集若干卷,陸游爲作《吕居仁集序》,略曰:“公平生所爲詩既已孤行於世,嗣孫祖平又盡裒他文,凡若干首,爲若干卷,而屬游爲序。”未言付梓事,亦不見著録(按《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一引本中《夏均父集序》,末署“《吕居仁集》”,則似曾經刊行,久佚)。《全宋文》輯其遺文爲二卷。尤袤《遂初堂書目》著録《吕居仁奏議》,未録卷數,亦久佚。《宋史》卷二〇九《藝文志》八著録吕本中《江西宗派詩集》一百十五卷,疑爲各家詩輯目。另有《軒渠録》及《東萊吕紫微雜説》一卷(趙希弁《讀書附志》著録),兩書《説郛》有輯本,各僅數條而已,非原本。此外猶有《痛定録》,《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四有徵引,署吕本中,而《遂初堂書目·本朝雜史》類著録,不著名氏,此外猶有《痛定録》,《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四曾徵引,署吕本中。按:别有作者著同名之書,見樓鑰《攻媿集》卷七一《書董資政〔耘〕元帥府事迹》。據《建炎要録》卷一“建炎元年春正月甲辰”條記金人括金事,李心傳原注曰:“此據孫覿奏狀、吕本中《痛定録》參修。”則本中亦實著此書,李氏撰《要録》時曾使用。《遂初堂書目》“本朝雜史”類、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五著録《痛定録》一卷,不著名氏,所録不詳誰氏作。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追復吕本中敷文閣待制。

見《言行録》。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