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紳舊聞記》在明代的流傳

(二)《洛陽 紳舊聞記》在明代的流傳

到了明代,《洛陽紳舊聞記》的流布更加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两方面:

1.刻本的出現。《洛陽紳舊聞記》在明代以前的刊刻情况,史料無載,但是從其在兩宋頗爲廣泛的流布來看,還是有可能曾經有過刻本的。而已知最早的刻本,出自傅增湘先生訂補、莫友芝撰寫的《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載爲:

宋張齊賢撰,知不足齋本。

【附】明洪武中張氏刊本。明刊本(眉)

【補】明穴硯齋抄本,十二行二十字,墨格。翁斌孫藏。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中的【附】條,爲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成書後,在流傳過程中所增入的他人批注,其作者大都不可考。此後《增訂四庫全書簡明目録標注》邵友誠【續録】轉録之:“明洪武中張氏刊本,翁弢夫有穴硯齋抄本。筆記小説大觀本。”

今考各大圖書館目録,均已未見此本,可能已經佚失,其面貌如何已經不得而見。但是作爲首個有明確著録的明初刊本,明洪武中張氏刊本的出現,無疑對明代《洛陽紳舊聞記》的流布意義甚大。

2.《永樂大典》和《説郛》的引録。《四庫總目》稱:“檢《永樂大典》所載此書之文,亦無出此本外者。”今本《永樂大典》載《舊聞記》,不過三條:

卷五八四〇李裝花條:《洛陽紳舊聞記》:開寶初,洛陽賢相坊染工人姓李,能打裝花襭,衆謂之李裝花。

卷一〇八一三拜義父母條:《洛陽紳舊聞記》:五代唐莊宗,嘗令劉后拜齊王張全義與其夫人儲氏爲義父母,親造其第。齊王避不敢見,劉后歸,奏之。且言少失父母,願拜齊王并儲氏爲義父母。莊宗許之,齊王累表辭讓,不得已而受之。莊宗令翰林學士禮院定相見及往來牋書儀。

卷四九〇八水中出烟條:《洛陽紳舊聞記》:洛陽甘露縣,開寶中有布衣貌古,美鬚髯,策杖,引一僕。鬚眉皓白,擔布囊隨之。命仆扣院門,既昇堂,院主相挹,共語且久。取一大盆置諸中庭,日内滿盆添水,又命焚香視水,中有白烟自水中出,起高丈餘漸成五色,食頃方散。院主曰:恨爲僧不敢禮拜,果謂之神仙耳。布衣已出,期年不至。

《永樂大典》所載比今本《舊聞記》文字稍爲簡略,但從内容上來看極爲相似。明初陶宗儀編纂《説郛》時,也節選包括自序在内的6篇,作爲一卷收録。明代中期祁承㸁所作《澹生堂藏書目》著録《説郛》本《洛陽紳舊聞記》;鮑廷博刊刻《知不足齋叢書》本《洛陽紳舊聞記》時所保留的吴氏校記,也多據《説郛》本校改。

有明一代,刻本的出現和叢書、類書的引録,使其流傳不斷,且影響愈大。也爲清代對其傳抄和刊刻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