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实干的创业精神
艰苦实干的创业精神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突出表现。它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思想上表现为斗志旺盛,为实现革命的理想奋斗不息;工作上表现为不避艰苦、不怕困难、勇挑重担;生活上表现为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习仲勋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处处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作风,把艰苦实干的创业精神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陕甘宁边区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断开创出工作的新局面,为弘扬和建设党的优良作风做出了表率。
延安时期,习仲勋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主要负责人,由于关中分区条件艰苦且周边环境恶劣,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打开工作新局面,面临许多困难。习仲勋迎难而上,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了经济上的种种困难,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和挑衅,为边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关中分区位于陕甘宁边区最南端,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同时也是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接壤的地段,国民党顽固派一直对这一地区垂涎三尺,试图把它作为首取军事目标,进而达到蚕食整个边区的目的。因此,他们对关中分区的武装的和非武装的破坏活动从未终止过。据统计,从1939年11月至1940年6月,国民党军武装进攻关中分区达64起。在此之前的1938年5月间还发生了国民党旬邑县县长公开枪杀我方工作人员的旬邑惨案。后来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顽固派更是频繁的制造磨擦和挑衅事件,对关中分区各个区县不断增兵,施加压力,造成了十分紧张的局势,习仲勋曾在回忆中谈到这一时期的严峻形势指出:“一九三八年七月间关中党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会议中,检查了两年来的工作,讨论了关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央指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下,决定关中党在统战工作中是必须进行斗争的。”[5]为了取得反摩擦斗争的胜利,习仲勋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据一九四零年一年中不完全统计,他以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名义写给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反摩擦斗争的报告达二十七份,十万字之多。”[6]在这场错综复杂、旷日持久的斗争中,习仲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斗志,临危不惧,稳扎稳打,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断挑衅,摆脱了当时根据地面临的困境,以艰苦实干的创业精神开创了关中分区工作的新局面,牢牢坚守住了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为关中分区的各项建设及陕甘宁边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