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实践指引

四、中国道路的实践指引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现实的最终旨归是要改变现实社会,发挥马克思主义变革世界的实践性力量。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和现实国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道路产生、发展的实践指南,为中国道路实践提供原则性指导和方向性指南。与此同时,中国道路的发展也在不断实践、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道路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也需要根据中国道路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成就、经验及时地丰富和完善自身。中国道路的实践是鲜活、具体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关注理论发展的同时,也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全方位创新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随着国内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现代社会的风险性、不安全的因素在不断增加,中国道路必然会遭遇新形势、新情况,中国道路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实践方式。此外,中国道路实践创新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提升层次、水平和境界。按照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中国道路最后将通达消灭阶级、消灭异化、消灭剥削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应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幸福,个人的自由、民主上着力提升自身的实践境界。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理论,中国道路也不是封闭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在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理论创造。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党采取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文明的成果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推广价值。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应当坚持广阔的世界视野,借鉴不同文明和发展道路的先进成果和先进经验,同时在与其他社会发展道路的比较中体现其自身的优越性。中国道路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马克思主义固然有其学术向度,但其最终的实践指向在于直面和把握社会现实本身。我们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结合起来,必须对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做出科学应答。马克思主义需要发挥其强大的理论解释力,解释、批判以及指导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与此同时,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又助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中国道路的实践成为不断丰富、完善以及创新的马克思主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