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实践历程

浅析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实践历程

王 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通过发展带动脱贫使六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人减少到5575万人,减少1442万人(比上年多减少21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年度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任务超额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圆满收官。

但不容忽视的是,“十三五”期间还需要帮助5575万人脱贫,而这些贫困人口中的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等状况,都使得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这也成为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底线目标。纵观历史和今天,如何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用实践去丰富理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