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综述
2025年08月10日
二、研究综述
国内对齐美尔思想的关注起源于1987年《哲学译从》刊登狄塞的《齐美尔的艺术哲学》[3],学界对齐美尔最早的研究是李银河发表的《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评价》一文[4]。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界掀起重新研究齐美尔思想的热潮,首先体现在相关著作的中文翻译作品的增多;其次国内社会学教材对齐美尔思想的介绍与解读更加全面;最后,学者研究齐美尔的著作逐渐丰富。
纵观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涉及齐美尔的社会观研究,现代性理论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与方法论研究四部分,其中以齐美尔的社会观为基础,展开分析现代性与社会互动形式的占大多数。在社会观的研究中,周晓虹认为齐美尔的社会观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互动之中[5];而姚德薇则进一步提出,齐美尔的社会观中个人与社会是被赋予参与理解和过程性互动的品质[6]。在现代性理论研究中,分为社会学与美学两种不同视角,杨森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齐美尔思想的冒险与悲观主义[7];孙沛东、周进详细论述了齐美尔的时尚思想,从美学角度解读齐美尔[8]。在齐美尔方法论研究中,成伯清最早在《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一书中提出研究新视角,认为齐美尔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的研究方式而非研究对象。张小山阐述了齐美尔研究方法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但目前为止学界很少有对齐美尔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做专门分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