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1.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的理论性为其实践提供了战略性的人才价值思维

根据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的指示精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营造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措施,使得我国科技人才的队伍不断壮大,广大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到,我国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发展一批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队伍,必须要培养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必须要营造出一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必须要重视教育对科技人才培养的巨大作用。根据这些指示精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措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比如,在1985年3月13日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科技人才管理制度,造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要真正做到尊重科技人才,就必须保障学术上自由探索,提倡百家争鸣。还比如,在1996年9月15日确定的《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又强调指出:建立人尽其才的培养使用机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作用;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可见,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的理论性为其实践性提供了战略性的人才价值思维,使我国能够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具有有效性和激励性的规定和措施。

2.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的实践性为其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性地位

在邓小平科技人才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一方面,在科技活动中,科学家及与工程师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半数以上,其中有相当一批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与技术专家。我国科技队伍的朝气蓬勃与壮大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理论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中,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这一系列现象又一次为邓小平的科技人才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需要与世界科技的发展相结合,形成了相对独特的科技人才思想。他的科技人才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体系和内容。邓小平的科技人才思想使我国科技人才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将眼光放置于全世界。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才走向国际舞台,外国专家也主动的参与我国的各项建设。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拉开了一个新局面。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92页。

[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8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2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