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路径:“五个规律”
“兴国之魂”是建设之魂,是党和国家基于宏观层面和战略全局的角度而对价值理论的地位设定;调查中所呈现出的三种价值观是青年学生群体自我价值观的特定认知。作为“兴国之魂”的价值观理论,要引领青年学生群体的主导价值认同,激发学生群体学习和体验核心价值的兴趣,调动学生群体的行动自觉性,就必须从“规律性”角度来构建国家核心价值和群体价值观念的融通与推进之路。通过整体性、统一性、发展性、践行性、正向性的理论分析来引领学生群体实现他们对核心价值的全面认定和自身价值观的现代转型。
1.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整体性规律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四个组成部分“主题—灵魂—精髓—基础”是一个整体。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强调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理想;既强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强调荣誉感。对青年学生来说,要有整体思维的意识和逻辑,国家发展和个人自立并不冲突。
2.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统一性规律
国家发展、社会繁荣和个人进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新价值观是体系到单元的细化表述。这样的价值观有普世性的一面,也有民族精神弘扬的一面。由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在追求中国文化价值进步的同时,西方“自由输出论”由于其过分强调自身的优势与强势,对于多元文化的世界来说,其实就是不可取的。青年学生在思考价值观问题时,要处理好比较、借鉴和提高三者的关系。[5]要从“实事”中正确地把握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特色和内容。
3.由低到高的发展性规律
发展不是线型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既要客观又要和谐。青年学生要坚持正确的财富观,这不只是要正确理解竞争问题,更要正确处理公平问题。
4.内化与外化的践行性规律
以“兴国之魂”为准则,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受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兴国之魂”是建设之魂,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价值观的领悟和生成,其起点是内化于心,落脚点则是外化于行。
5.国家核心价值与青年群体价值观正叠加规律
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从个人自发到社会自觉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青年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人生青春时期的活力,形成和坚持自身的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青年学生要学会将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核心价值观来引领自己的人生实践,改进自己的价值认知误区,形成更为全面的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使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与国家主导价值观的作用形成正叠加,为民族复兴产生更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