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慕课教学改革策略
1.慕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慕课教学已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广泛重视,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慕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而对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已采用慕课教学的高校而言,往往比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校取得更突出的教学效果,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慕课教学采取的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点,并通过线上的习题让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线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组织的讨论,即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又和谐的讨论气氛中,最终完成对知识理论的内化。随着各高校对慕课教学方式的探索,“翻转课堂”的这一慕课教学特征又不断地被提出。徐荣在《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的优化》中指出:“‘翻转式课堂’的含义则更为广泛:一是部分教学环节的实施从传统课堂走向了在线课堂,是教学载体的翻转;二是线下研讨改变了传统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走向教师引领下的课堂研讨,是教学方式的翻转;三是在线课堂可以不受限制地反复学习,是学习方式的翻转;四是课堂可以是任何一个网络畅通的环境,颠覆了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学习时空的翻转。”[7]因此在慕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这四种转变即教学载体的翻转、教学方式的翻转、学习方式的翻转、学习时空的翻转。“翻转课堂”体现了慕课教学的特征,这也就成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改革的标准之一。这种教学方式更能适应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学习要求的个体性开展,最终实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慕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视慕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慕课教学的线上学习和课堂讨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仍然囿于慕课线上学习平台和课堂的教室环境中,而只有把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才能真正起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慕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实践教学成为慕课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环境之中,教师在现场对理论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充分的实践教学准备,才不会使其流于形式化。实践教学分为开始前的准备、进行中的讲授和实践后的总结三个方面。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选取实践教学的教学点,并整理相关讲授材料;在进行中的讲授环节,要求教师在学生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展开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实践教学后的总结要求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整体过程做出总结,并要求学生对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做出总结。只有这样的三步走,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笔者所在的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连续两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参加完实践教学活动后撰写感想时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