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道路及其核心问题
中国道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十七大、十八大更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内涵、本质和时代价值。究其根本,中国道路就是依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精神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运用和改造。这种运用和改造并不是主观随意和毫无章法的,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代现实问题的可操作性的解答。
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各种体制机制的调整使新旧生产关系之间产生冲突或过渡衔接的问题,外来的各种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对人们的认知以及经济的发展趋向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变化突出表现为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博弈:
在国家结构制度方面,我国以单一制为主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这就使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分权联邦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共存于我国体制内,那么二者之间竞争与对抗就必然会引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争论,是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扬弃资本主义制度以适应我国国情。
在政党制度方面,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发挥,这使有些人认为或许实行多党制更能体现政治民主,这种带资本主义性质的多党制思想给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带来一定挑战。
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中的私有成分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也使中国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主导地位的巩固面临问题。
在分配制度方面,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使人们不禁怀疑非社会主义因素的介入是否会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在思想文化方面,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指导下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对主流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那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此看出,为了实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前提下的中国特色道路的发展,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这一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