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上舞者出场的文本背景
尼采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即前所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前言中,着力刻画了一段关于“敬业”和“职业的意义”的对白,对话者是扎拉图斯特拉和索上舞者。
扎拉图斯特拉30岁时,离开熟悉的家乡和平地,来到山间的高处,安享自己的精神与孤寂,乐此不疲。十年之后,扎拉图斯特拉向朝霞中的太阳告别,以“你”(而非“您”相称),不称其为任何意义上的太阳神,而是称其为“伟大的星球”。这表明,对于扎拉图斯特拉而言,太阳已不再具有神性,而是纯粹的自然物——在“上帝已死”的祛魅时代,人必须学会直面自然。告别太阳,扎拉图斯特拉决定下山,像太阳一样“沉落”,给人类馈赠和分送自己的智慧,希望人群中的智慧者对其愚昧再次感到快乐(使人群中自以为拥有智慧者乐见自己的无知)、贫穷者对其富有再次感到快乐(使物质上贫穷者安享自己精神上的富有)。
可是,扎拉图斯特拉下山许久,形单影只,直到进入与山脚下的市场相近的森林,才遇到一位自以为是遁世修行的圣人的老者。老者问扎拉图斯特拉作为觉醒者为何要去昏睡者那里。扎拉图斯特拉回答说,我爱人类。老者说,自己恰恰是因为太爱人类而不爱人类。太爱人类,可人类是如此的不完美,而爱不完美的人类将葬送“我”。也就是说,这位自以为圣的隐者,假定只有完美的(上帝)才值得(自己)爱,不完美的(人类)不值得(自己)爱——隐者自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只有完美的存在者才值得自己去爱。扎拉图斯特拉不愿拿走这位隐者的“希望”或者说幻想,没有向他揭穿“上帝已死”。
离开森林,扎拉图斯特拉很快抵达市场。市场离森林很近,也就是说,森林离市场很近——隐遁者其实离山巅很远,离世俗很近,隐遁者实质上缺乏其自以为是的精神高度。刚到市场,扎拉图斯特拉迫不及待地向众人教授超人。超人的德文为bermensch,英语作overhuman、abovehuman、superhuman,直译为“上边的人”。启蒙之前,人处在神与兽之间,神是精神性的存在者,兽是肉身性的存在者,人作为居间者,是兼具精神性和肉身性的存在者。这种居间的存在者兼具超越(人性向神性开放)与堕落(人性向动物性闭合)的可能性。当人用启蒙理性杀死上帝之后,神性维度的缺失,使人自高于动物,却不自低于神。人因成为进化的顶端而不再拥有自我把握、自我进化、自我超越的权力意志。所以,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要为人性自我赋予超越性的维度,即低于神却高于人的超人。这样,人作为“动物与超人之间的绳索”,才能重新自我认同为一种居间的存在者,才能重新绷紧超越与堕落之间的张力,维持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的可能性。可是,众人误以为扎拉图斯特拉所宣讲的“上边的人”是“索上舞者”,也就是在市场上方高悬绳索准备在高空中跳舞和行走的人,于是起哄说,不要再介绍“上边的人”了,让“上边的人”快点上场表演吧。更加悲剧的是,索上舞者将众人的嘲笑误听作欢呼,将扎拉图斯特拉关于超人的话也误听作对他的介绍,于是准备开始出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