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院定期组织教师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开展专题研讨,撰写研究论文,并经有关专家评审,择优集结出版。此举一方面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合格人才的最终教育目标。

本论集是近一年多来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领域思考与探索的最新学术成果。论集从多学科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集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编辑出版及相关工作,首先要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付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这是本论集能够按时出版的基本保证。因此,首先要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要感谢西北大学学科办和社科处的大力支持,正是由于学科办和社科处领导及同事们的鼎力相助和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才使得本论集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出版。最后,本论集从校对到最后修订出版,离不开陕西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们的认真审阅与校对,感谢他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我们期待以本论集的编辑出版为契机,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并使之成为推动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力抓手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升的学理支撑!

众所周知,任何科学认识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理论结晶,自然有其使用范围和边界。从这一角度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研究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因此本论集中的某些观点就当下来说难免教条或失之偏颇。不妥乃至错讹之处,还请方家不吝赐教。

编者

201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