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导向”的社会工作教学方法初论

基于“项目导向”的社会工作教学方法初论

钟小浜 常雅慧

社会工作作为以利他主义理念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以其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理念与方法,在弥补社会变迁缺失,修正市场与政府失灵,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个体社会生存能力,推动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独到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重建以来,社会工作无论在社会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领域中,其专业地位不断提高。相应地,随着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管理事业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社会工作教育的学科建设层次与规模显著发展。[1]从高等教育角度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以一种主体的状态,参与教学情境,感悟和领会社会工作技巧,能够独立策划、开展个案、小组、社区等实务工作,如此才能符合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要求。然而,目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工作所强调的“通过体验转换而创造知识”的价值与能力要求,难以实现体验(experience)、感知(perception)、认知(cognition)、与行为(behavior)整合统一[2]。因此,笔者认为在社会工作教学过程中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有益的探索。这一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项目实施与管理,对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探索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