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调查结论

四、调查结论

本次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调查,调查对象是某高校2014级、2015级共1200余名本科学生,调查内容是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问卷共50道题,其中44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题,涵盖SEEQ理论的七个维度,调查目的在于通过SPSS统计数据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针对数据显示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

从表1、表2、表3、表4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A8(T12)—老师热衷于讲授该课程、A23(T27)—老师欢迎学生向他咨询或求助、A43(T47)—该课程老师的等级三项的均值都较高,说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教学态度,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分较低的是A4(T8)—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A3(T)—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兴趣,A40(T40)—老师布置的功课量及A41(T45)—每周课外活动课的功课时间四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思政课的实践性不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不够,思政课的课后作业较少,思政课的课外活动时间少,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具体的改进,如适当增加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将思政课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的同时也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针对思政课课后作业较少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或缩减,力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于SEEQ理论七个维度的调查,表5均值的高低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做得较好的部分和存在的问题。按均值的大小,七个维度排序依次为S3群体互动、S4人际和谐、S5知识维度、S6教学管理、S1学习价值感、S2教学热情和组织、S7功课量和难度。七个维度之间均值相差较大,根据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得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效果明显,师生关系较为融洽和谐,思政课内容的宽度及教学管理形式还有待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感、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思政课的课后巩固是今后思政课改革中的重点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改进。

T49、T50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在实际问卷调查过程中,有效答案较少,归纳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思政课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趣味性不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有效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较少等等。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期望主要有:学生期望与老师课外能够进行较多的交流,期望老师能够将思政课的内容与时政紧密结合,期望教师能够增加思政课的教学深度等等。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多与学生交流,适当增加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课程,密切关注时政,做到思政课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