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现实故事,以改革的成就贴近学生
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其不仅是科学体系,更是实践指南。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这句后来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话,画龙点睛,表达了改变世界的“实践”就是马克思哲学最本质的特征和活的灵魂。
理论需要现实来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就需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新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建了一种不同于现代西方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些都为叙说马克思主义构筑和积累了庞大的资料库。通过讲述现实故事,可以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主线必须反映时代需要、回应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这也是叙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明乎此,我们要以理论的方式把握现实,发掘、整理,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中国故事,并对故事背后的道理进行延伸,实现“以事说理”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采取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相结合的叙事路径,聚焦问题、挖掘材料、紧接地气,强化科学性,彰显实践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时代诠释和实践引申,实现理论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向,加深了学生的在场感,培养了学生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精神。通过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树立中国好形象,可以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学生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讲好中国现实故事最具在场感,也最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自觉认同,并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正如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中写到“一条条枯燥的原理与现实结合起来,变得有了生命,自己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